4
0
0
等級6
聽友人說軒維小廚以前叫做四五六上海菜館(已有些年代之前),後來易主叫做東雅,經由老闆娘之口,表示已和從前並無關聯,總之現址也經營相當久了,我一直想來探店,是我名單中的老餐廳系列,所以這次與會者的年齡層偏高(大多40up😂),原本電話點菜時感覺老闆聲音懶洋洋的,隨著菜點下去,他的精神也隨之到來(?),料理的確很具水準,難得一見的夾沙肉(甜燒白)也能夠在這裡吃到,不過飯後覺得軒維不適合人太多(也許6~8人以下),菜也不能點太多,與單一菜量掌控和上菜速度有關,廚房僅老闆在張羅、外場就老闆娘,吃了3小時之久,不過以這餐來說價格真的挺實惠,人均1,300左右~盆菜烤麩是沉厚的、帶出興致,再來一碟炸得香酥的脆鱔,蠻喜歡軒維的醬汁,就好比歲月累積的餐廳能吃到的醬味,脆鱔、辣椒鑲肉、清炒鱔糊、蔥燒百果烏參、砂鍋蘿蔔牛尾、杭州醬燜肉,這幾道特別好,蔥燒烏參的蔥燒香味強,烏參、牛尾以及醬燜肉,都是完全體現出燒製功力的菜色,牛尾的膠質很棒(但要注意人多牛尾數量出不足的問題!😑),醬燜肉配老麥麵餅獲得一致好評,聽老闆娘說必須小火慢燉、再分切冷凍的做法,繁複但能確保完全入味,雖然沒明講,但有些菜不先訂的話,臨時
更多
聽友人說軒維小廚以前叫做四五六上海菜館(已有些年代之前),後來易主叫做東雅,

經由老闆娘之口,表示已和從前並無關聯,總之現址也經營相當久了,

我一直想來探店,是我名單中的老餐廳系列,所以這次與會者的年齡層偏高(大多40up😂),

原本電話點菜時感覺老闆聲音懶洋洋的,隨著菜點下去,他的精神也隨之到來(?),

料理的確很具水準,難得一見的夾沙肉(甜燒白)也能夠在這裡吃到,

不過飯後覺得軒維不適合人太多(也許6~8人以下),菜也不能點太多,

與單一菜量掌控和上菜速度有關,廚房僅老闆在張羅、外場就老闆娘,

吃了3小時之久,不過以這餐來說價格真的挺實惠,人均1,300左右~
1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2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4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3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盆菜烤麩是沉厚的、帶出興致,再來一碟炸得香酥的脆鱔,蠻喜歡軒維的醬汁,

就好比歲月累積的餐廳能吃到的醬味,脆鱔、辣椒鑲肉、清炒鱔糊、蔥燒百果烏參、

砂鍋蘿蔔牛尾、杭州醬燜肉,這幾道特別好,蔥燒烏參的蔥燒香味強,

烏參、牛尾以及醬燜肉,都是完全體現出燒製功力的菜色,

牛尾的膠質很棒(但要注意人多牛尾數量出不足的問題!😑),

醬燜肉配老麥麵餅獲得一致好評,聽老闆娘說必須小火慢燉、再分切冷凍的做法,

繁複但能確保完全入味,雖然沒明講,但有些菜不先訂的話,臨時進門可能會吃不到。

(烤麩/脆鱔/辣椒鑲肉)
1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砂鍋蘿蔔牛尾)
1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豌豆河蝦仁)
1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清炒鱔糊)
1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蔥燒百果烏參)
1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杭州醬燜肉-配老麵麥餅)
1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非濃醬系但很好吃的兩道,乾煸鮮筍、炸響鈴,筍子很甜,

乾煸的做法可能讓它甜度又更上一層,炸響鈴其豆皮香氣帶出,

佐酥炸老鹹菜與番茄乾、鹹中帶甜有層次,這兩道的油量處理都很優,

鯗燉蛤蠣雞+鰻魚丸,雞湯帶著魚乾鮮味、十分耐喝,

炒年糕用的青蟹品質佳(雙殼肉),年糕也ok,

火腿菜飯就調得較清淡、雖說米粒口感不錯..🤔

(乾煸鮮筍)
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炸響鈴)
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青蟹炒年糕)
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火腿菜飯)
2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乾煸四季豆)
1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鯗燉蛤蠣雞+鰻魚丸)
1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因為軒維本就標榜部分菜式做改良型的江浙上海菜館,其他有些印象就尚可,

蒜子豆腐燒野生金花、口味偏輕,椒鹽小排屬正常表現,

目魚紅燒肉的墨魚風味淡了點,可能相比於燜肉就沒那麼出色。

最後的甜點夾沙肉,豬油與豆沙、甜糯米的融合,

關鍵可能是在無臊味的肥豬肉,豬油香氣強,豬肉品質實在很重要。

(椒鹽小排)
1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目魚紅燒肉)
2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蒜子豆腐燒野生金花)
1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清炒大豆苗)
1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夾沙肉)
2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記乃用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CP值
用餐方式
內用
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