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7-06-11
89 瀏覽
前些年,全台灣掀起了一陣「柴燒熱」,特別是柴燒披薩,好像冠上「柴燒」二字,就成為美味的代名詞。 但其實,早在三十多年前,現在的「台北喜來登飯店」的前身「來來香格里拉飯店」時期,地下室的「比薩屋」就已經開始以窯烤爐來製作柴燒披薩,在當年要耗費九十萬蓋一座披薩爐,真是讓人瞠目結舌!至今,這座歷史悠久的窯烤爐仍然為舊雨新知們烤披薩、烤麵包,而比薩屋的開放式廚房設計,在當年更是創舉,一直到現在,可以從座位上看到師傅們熟練地在開放式廚房拍餅皮、烤披薩,仍是來這裡用餐最大的樂趣之一。 在那個年代,能到來來飯店消費的族群不是政府要員就是有錢人家,而懂得品嘗義大利比薩的族群,當年也多半都是有能力飄洋過海出國的,對於那時候一般老百姓來說,比薩這食物是非常陌生的,不像現在大街小巷都有披薩專賣店。 米兒還記得多年前第一次被長輩帶著進入比薩屋時的興奮感(那時候已經改為來來喜來登飯店,大家通稱來來大飯店),至今猶記得一進門口的左手邊有一個櫃子,上面擺著許多歐式麵包和起司,客人們可以自由切取,整個用餐氣氛感覺熱絡而不拘謹,和米兒想像中的「高級餐廳」不太一樣!沒有冰冷的距離感,而呈現溫馨自在的用餐氛圍;那也是米兒第
但其實,早在三十多年前,現在的「台北喜來登飯店」的前身「來來香格里拉飯店」時期,地下室的「比薩屋」就已經開始以窯烤爐來製作柴燒披薩,在當年要耗費九十萬蓋一座披薩爐,真是讓人瞠目結舌!至今,這座歷史悠久的窯烤爐仍然為舊雨新知們烤披薩、烤麵包,而比薩屋的開放式廚房設計,在當年更是創舉,一直到現在,可以從座位上看到師傅們熟練地在開放式廚房拍餅皮、烤披薩,仍是來這裡用餐最大的樂趣之一。
在那個年代,能到來來飯店消費的族群不是政府要員就是有錢人家,而懂得品嘗義大利比薩的族群,當年也多半都是有能力飄洋過海出國的,對於那時候一般老百姓來說,比薩這食物是非常陌生的,不像現在大街小巷都有披薩專賣店。
米兒還記得多年前第一次被長輩帶著進入比薩屋時的興奮感(那時候已經改為來來喜來登飯店,大家通稱來來大飯店),至今猶記得一進門口的左手邊有一個櫃子,上面擺著許多歐式麵包和起司,客人們可以自由切取,整個用餐氣氛感覺熱絡而不拘謹,和米兒想像中的「高級餐廳」不太一樣!沒有冰冷的距離感,而呈現溫馨自在的用餐氛圍;那也是米兒第一次吃到薄片披薩,一直到現在,仍然清楚記得那手切麵包和披薩的獨特香氣,還有那個用木頭營造出來的暗色系空間裡,溫暖的爐火。
只是米兒再度有機會來到比薩屋用餐時,來來飯店已經改名為現在的台北喜來登大飯店,而比薩屋的空間也做了一些修整,原本可以自由取食的麵包櫃不見了,只留下開放式廚房與那座窯烤爐,當年最受歡迎的餐前麵包「蔥花麵包卷」,則變成在菜單裡每日限量供應的單品,有時候去晚了還吃不到,說真的,總會讓人有一種淡淡失落的感覺。
好在比薩屋的靈魂人物小李師傅一直都在,從年輕小夥子一路在比薩屋任職三十多年,小李師傅給客人的感覺始終都是那麼隨和客氣,好像在比薩屋裡看到他,就等於是有了好滋味的保證。小李師傅回憶當年,他說最早比薩屋是一個外國藉主廚,而他是在比薩屋開業一年後才進來這裡工作,因為自己待過當年很夯的法國餐廳「羅曼蒂」,所以也把一些法國菜學到的概念及做法慢慢融入菜單裡面,漸漸地做出「小李師傅的比薩屋風格」,到現在,跟他在一起的工作團隊幾乎都是原班人馬,培養了多年的默契,成為他最得力的後盾,「老客人要的就是這個味道!」小李師傅自豪地說。
薄片披薩在三十多年前並不盛行,小李師傅說,比薩屋的麵團配方,從開始到現在只有小小的更動,因為皮薄饀多,滋味豐富,再加上相思木燒烤的獨特香氣,很受客人歡迎!只是以前的菜單上都是固定的單點口味,現在為了吸引更多年輕族群,不但可以自由搭配食材組合成個人獨創口味的比薩,還可以選擇一個比薩做成二種口味,滿足現在人喜歡多樣化的口味。
給人感覺相當樂觀的小李師傅笑著說,比薩屋裡的老客人雖然有不少「大佬級」的,但是他們跟小李師傅就像家人一樣,因為在多年前,小李師傅就習慣穿梭在餐桌之間,聆聽客人意見,到後來這些熟客都和小李師傅變成朋友,要吃什麼都交給師傅決定。「他們請我配菜的時候,我都會問今天要請的是什麼人?請客戶的,就要大氣澎派;請朋友的,就要經濟實惠........」小李師傅說著幫客人配菜的「咩咩角角」,讓人完全感覺到,他不但抓住了客人的胃,也抓住了客人的心,難怪那些老客人當年帶來的小小孩現在長大之後,還要帶著自己的小小孩也來回味,那是家族的味道,也是傳承的溫馨滋味。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