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8-02-14
59 瀏覽
去年十一月去了幾個地方玩其中一個地方就是我想去想了很久的《林語堂故居》為什麼特別會想去呢?大概我對人文歷史頗感興趣,加上我也喜歡聽故事,所以趁著秋好時節,就跟家人一起上山來看看。之所以一直對這裡有興趣,大概是因為我喜歡看書的原故,學生時代簡媜、余光中、杏林子、席慕蓉、龍應台、吳淡如、侯文詠、劉墉、吳若權...的書我都有讀過(突然滿想念沒有手機的年代),最好的陪伴大概就是一本又一本的書了!沒想到林語堂故居這邊的視野這麼好!朋友說他沒聽過這裡?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林語堂故居卻一直深感好奇,好幾年前就知道這裡,只是今年才有機會拜訪。▲晚年林語堂先生是第一個研究打字機的人。對於外來文化抱持開放的學習心態林語堂先生是位學者,也是一位發明家,生於1985年,原籍福建龍溪,於上海就讀聖約翰大學,民國八年至哈佛大學研究攻讀碩士學位,也曾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研究語文學。年紀輕輕28歲就已拿到博士學位。他也是一位集語言學家、文學家、旅遊家、發明家於一身的知名學者,如果在現代可能還多了生活品味家、美學家、美食家之類的稱號,喜歡文學的人大概對這裡並不陌生。語堂先生說過讀書的目的有二:「面目可愛」和「語言有味」我非常
沒想到林語堂故居這邊的視野這麼好!
林語堂先生是位學者,也是一位發明家,生於1985年,原籍福建龍溪,於上海就讀聖約翰大學,民國八年至哈佛大學研究攻讀碩士學位,也曾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研究語文學。年紀輕輕28歲就已拿到博士學位。
餐桌上掛有語堂先生手書的「有不為齋」四個字,代表先生不隨流俗的處世價值觀,意思是世上有些事是他不願意去做的!
語堂先生常坐在大理石椅上享受持竿觀魚之樂。
客廳與餐廳擺放著舊時的茶几、沙發、餐桌椅等等,許多好友來來去去,可以想像當時熱鬧繁榮的景象。
林語堂故居也提供簡單輕食及咖啡;三五好友聚餐或是家庭約會來這也不錯,能眺望觀音山與大台北盆地的美景。
林語堂先生自哈佛大學畢業後出任北京大學及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廈門大學等多校教授,他上課不愛點名,但講課精彩有趣,吸引不少學生慕名而來,每次只要是他的課總是座無虛席。
林語堂先生試圖將歐美文化精妙之處介紹給廣大的中國讀者,赴美留學後又致力於對外國人講述中國文化,不管是對西方讀者或是東方讀者都產生了莫大的影響;而清志老師遊走多國,觀察各地建築美學,從日本文化反思台灣現況,從詩詞的意境裡觀察教育學習的意義,從一趟追尋的過程裡領悟人生哲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生不完美是常態,而圓滿則是非常態,就如同“月圓為少月缺為多”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此理解人生,那麼我們就會很快變得通達起來,也逍遙自適多了,苦惱和晦暗也會隨風而去了。-林語堂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