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5-05-13
105 瀏覽
在雙連站附近覓食本來想去寧夏夜市吃小吃結果無意間發現這家鐵板燒看起來還不錯的樣子第一眼印象是乾淨簡單的小店面而且歷史滿悠久的快20年了 門口兩個紅燈籠特別的是以客家花布裝飾看起來特別溫馨喜氣店面空間不大一樓的鐵板區客滿了於是我們被安排到二樓坐要走一個又窄又陡的階梯上到二樓不過這裡倒也佈置的很舒適紅色客家花布是這家店一致的主題 二樓採自助方式飲料,飯跟湯要自己取用菜則是樓下做好後由服務生端上來一個雙連鐵板燒的招牌吸引我的目光原來這家店以前是在寧夏夜市起家的呢! 牆上說明了圓環和寧夏夜市的歷史以及香連鐵板燒的故事原來這家店第一代夫妻是閩南跟客家的結合受到雙方親友反對這家鐵板燒代表他們堅貞的愛情以前在夜市裡賣是第二代開始才變成店面 桌上的筷筒也以紅布裝飾筷子上的香連兩字充滿歷史痕跡這家鐵板燒菜色很齊全提供各種肉類海鮮可以選另外有一些單點的小菜看起來也很有特色餐點本身附有銀芽和青菜(飲料飯湯自取)加90元升級套餐-多一個鐵板三鮮等於雙主菜,感覺很划算雖然是店面的型式價位並不特別貴比百貨公司美食街的鐵板燒還便宜一點 除了標準套餐也可以因應各種場合點合餐等於菜色更豐富價位也滿ok的 先上的是季節
在雙連站附近覓食
本來想去寧夏夜市吃小吃
結果無意間發現這家鐵板燒
看起來還不錯的樣子
第一眼印象是乾淨簡單的小店面
而且歷史滿悠久的快20年了
門口兩個紅燈籠
特別的是以客家花布裝飾
看起來特別溫馨喜氣 店面空間不大
一樓的鐵板區客滿了
於是我們被安排到二樓坐
要走一個又窄又陡的階梯上到二樓
不過這裡倒也佈置的很舒適
紅色客家花布是這家店一致的主題
二樓採自助方式
飲料,飯跟湯要自己取用
菜則是樓下做好後由服務生端上來
一個雙連鐵板燒的招牌吸引我的目光
原來這家店以前是在寧夏夜市起家的呢!
牆上說明了圓環和寧夏夜市的歷史
以及香連鐵板燒的故事
原來這家店第一代夫妻是閩南跟客家的結合
受到雙方親友反對
這家鐵板燒代表他們堅貞的愛情
以前在夜市裡賣
是第二代開始才變成店面
桌上的筷筒也以紅布裝飾
筷子上的香連兩字充滿歷史痕跡 這家鐵板燒菜色很齊全
提供各種肉類海鮮可以選
另外有一些單點的小菜看起來也很有特色
餐點本身附有銀芽和青菜(飲料飯湯自取)
加90元升級套餐-多一個鐵板三鮮
等於雙主菜,感覺很划算
雖然是店面的型式
價位並不特別貴
比百貨公司美食街的鐵板燒還便宜一點
除了標準套餐
也可以因應各種場合點合餐
等於菜色更豐富
價位也滿ok的
先上的是季節蔬菜
這樣一盤是3人份
份量剛好
吃起來很像一般菜館裡的炒青菜
火侯足有鍋氣
青菜依然油綠,炒的不錯
鐵板燒必備的銀芽
豆芽經過處理去頭去尾,代表有用心
而且每一根都裹到鐵板醬汁的調味
胡椒微微辣味和豆芽本身多汁甜味
這道菜獲得大家好評
加90多的鐵板三鮮
這樣是1人份算滿多的
裡面有切成條狀的花枝,蝦子和蚵仔
配料除了洋蔥和九層塔
比較特別的是還放了一些芹菜絲
蝦子滿大隻的
一份大約2~3隻
有去掉蝦腸
也很新鮮
蚵仔比較小顆
也許因為產季的問題吧
份量好像不太一致
同行友人有的反應只有一兩顆
但我的有十幾棵
只是都很小就是了
不過還是吃的到蚵仔的鮮味
花枝就滿多的
每個切的大小厚度都一致充分入味
咬下去有Q度夠新鮮
鐵板三鮮作為升級套餐而言還滿划算的喔!
沙朗牛
切成丁狀
蒜香雞丁(一人份)
我覺得份量很多耶
雞肉大約有十塊
雖然說是蒜香
但比較像一般的鐵板醬燒口味
配料部分一樣除了洋蔥九層塔,還多放了小黃瓜
這是我覺得他比一般鐵板燒用心的地方
除了口味更多元化也兼顧營養
只是雞肉稍嫌柴了一點
尤其是比較大塊的雞胸肉
會有點乾乾的
不過整體而言還是很稱職的下飯鐵板料理
附湯也不隨便
是料很多的蘿蔔湯
蘿蔔煮得很軟爛
一個人200多塊可以吃到兩道青菜,兩道主菜
而且主菜份量多,不會只有兩三片肉唬弄人
白飯飲料跟湯無限吃到飽
我覺得這家店很經濟實惠
值得推薦喔!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