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12-02
97 瀏覽
最近有間店在網路和報章雜誌上夯到爆炸 沒開幕就是話題 開幕後居然得排4hrs才吃得到誇張的程度讓我覺得台灣人為了美食真的很瘋狂 是說我也常是其中的一份子啦沒錯!最近號稱地表最便宜的米其林1星餐廳『添好運』終於來台展店啦!5月香港行就曾到深水埗淺嚐過它的美味 但功課沒做好加上吃太撐 好幾樣招牌美食都擦身而過(哭)還好現在台北也能吃到 不然還不知道要懊悔到什麼時後...只能說旅行前的功課真的要做足!!!或許是補償心態 8月初還在試營運就和嘴饞的同事們衝去排隊 選在人最多的週末真得很瘋狂XDDD 『添好運』首家店就選在人潮洶湧的台北車站前 從北車M8出口就能看到對街的大招牌除了大招牌外 店門兩旁超長的排隊人龍更顯眼!隊伍中每隔幾步就擺放了候位時間的立牌 乍看就像是在遊樂園裡排隊玩設施以1hr為分水嶺排在左右邊 雖然有冰水喝和風扇吹但1hr以內的隊伍才有椅子坐當天休假的同事10:30先幫忙排隊 12:40下班後立刻衝去跟著排 直到1:50才進到店內雖然有同事的愛心我只排了短短1hr 但算算前後也花了超過3hrs在排隊 而且店家還規定所有人到齊後才能入座 大家也只能乖乖待在原地排隊 差點沒中暑(
誇張的程度讓我覺得台灣人為了美食真的很瘋狂 是說我也常是其中的一份子啦
沒錯!最近號稱地表最便宜的米其林1星餐廳『添好運』終於來台展店啦!
5月香港行就曾到深水埗淺嚐過它的美味 但功課沒做好加上吃太撐 好幾樣招牌美食都擦身而過(哭)
還好現在台北也能吃到 不然還不知道要懊悔到什麼時後...只能說旅行前的功課真的要做足!!!
或許是補償心態 8月初還在試營運就和嘴饞的同事們衝去排隊 選在人最多的週末真得很瘋狂XDDD
『添好運』首家店就選在人潮洶湧的台北車站前 從北車M8出口就能看到對街的大招牌
除了大招牌外 店門兩旁超長的排隊人龍更顯眼!
隊伍中每隔幾步就擺放了候位時間的立牌 乍看就像是在遊樂園裡排隊玩設施
以1hr為分水嶺排在左右邊 雖然有冰水喝和風扇吹但1hr以內的隊伍才有椅子坐
當天休假的同事10:30先幫忙排隊 12:40下班後立刻衝去跟著排 直到1:50才進到店內
雖然有同事的愛心我只排了短短1hr 但算算前後也花了超過3hrs在排隊
而且店家還規定所有人到齊後才能入座 大家也只能乖乖待在原地排隊 差點沒中暑(昏)
(觀察後發現雙人座的叫號速度最快 如果想縮短排隊時間 建議2個人用餐最好)
跟5月底在香港看到的menu幾乎差不多 甚至還多了幾道台灣限定的新菜色
乍看百元的定價不貴 但加上10%服務費後和香港20元港幣以下相比硬是貴了3、4成
進門就看到添好運的大字和Logo 此外幾乎沒特別裝潢 只有成排的蒸籠透露些許中國風味
店內人多到又擠又吵 桌間的距離又近 當下很有香港餐廳擁擠的氛圍
只是不知道是人多還是開放式廚房散著熱氣的關係 直到用餐結束都覺得好熱
(不過也可能是餐點都「現點現做」 全趁熱急著吞下肚才會吃到滿身大汗(笑))
把號稱平民價格的點心點到逼近高級餐廳的餐費 真是太瘋狂了!We are so CRAZY
但外頭的春捲皮讓人驚艷!炸得酥脆卻不油不膩口 咬下時的"咔滋"聲直到現在都記得
乍看不怎麼起眼 但咬開後表皮酥鬆還帶點甜味 有點像把菠蘿皮層層疊起來的口感
而且即使冷掉後酥皮的酥度少了些還是覺得很好吃
從薄到幾乎透明的餃皮就能看到裡頭菠菜的份量和蝦子的size 非常實在!
菠菜餡沒有因為蒸過而變得軟糊 還保留了爽脆的口感 跟蝦肉的Q彈很搭(姆指)
印象中似乎還摻了脆口的孛薺 至於餃皮的口感就跟透明度一樣 存在感很低XDDD
感覺香港內餡的調味重了點 但就口感來說 台灣因為蝦肉的關係比較紮實有咬勁
大排檔腸粉(108元)看起來五顏六色 但私心覺得soso 只把腸粉皮層層疊/捲起來的味道
沒包內餡 單純吃腸粉皮的軟嫩口感和混著芝麻醬、蔥花的醬汁味 沒fu
和香港一樣蝦子都從腸粉探出來"say Hello" 但台灣蝦的size又大又Q彈 大勝
但醬汁的鹹甜味怎麼吃都總覺得比香港淡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迎合台灣人的口味做了調整
可能是肉餡少到沒啥存在感(有照片為證)所以怎麼吃都覺得是腸粉味(笑)
如果腸粉只能選一樣 私心推薦鮮蝦卷>叉燒腸、牛肉腸>>大排檔腸粉
口感偏乾而且"赤赤"的味道很重 沒有蘿蔔絲味也不像香港有蝦米香 私心覺得香港大勝
陳皮就是底下的腐皮 味道soso 牛肉球吃起來有肉甜(調味不會太重) 咬開還會流出肉汁和香港吃到的牛肉相比 香港牛肉軟滑卻紮實有彈勁 調味的鹹香重了些
或許(?)台灣蒸得比較濕軟 過多的水氣讓調味變淡 肉質也較鬆軟
(因為用餐的人爆炸多 所以點餐時最好把想吃的全點完 不然想再加點得等很久)
豉汁的鹹度不像台灣重鹹 有點像壺底油的鹹香 吃起來OK但怕油膩的話就不推薦嚕
熱騰騰的荷葉香氣十足但可惜味道沒有蒸進糯米裡 內餡多是香菇味和醬香
裡頭濕綿軟黏的糯米比起南部粽有過之而無不及 頓時有吃南部粽的熟悉感
似乎(?)用蠔油取代醬油 所以鹹香味較醇濃還多了點韻味
臘腸的味道和普通香腸差不多 但裡頭的雞肉size大又軟嫩多汁 即使帶皮也不油膩 好吃❤
(份量多到臘腸北菇雞上桌後直接宣告放棄 打包回家再戰)
招牌的香滑馬來糕(98元)乍看很像台灣發糕 但膨鬆軟綿的程度非常驚人
糖味有點像黑糖糕但應該是用砂or紅糖(?) 糖味很單純沒有像黑糖的尾韻
老實說1塊98元的c/p值並不高 但膨軟到輕抿就化掉的口感或許值得試試
口感雖然軟了點沒那麼Q但少了擾人的人工果膠感 而且還能吃到桂花瓣和枸杞
吃起來甜味中帶著微微的梅酸 清爽的滋味瞬間減去不少嘴裡的油膩感
google才知道是取其吃時彷若「觀音用楊柳枝撒下甘露般令人神清氣爽」
濃濃的芒果香甜搭上柚子果肉的酸澀和西米露的咕溜 口感豐富又不會死甜 好喝(姆指)
唯一的缺點就就是不夠冰 要是加點冰塊應該會更透心涼~啊~涼
(是說我也有去香港怎麼都不知道 再次確認旅遊功課做得不夠確實///▽///)
當天餐點還不賴但服務就soso 店員們上菜速度快到來不及吃但需要時總是招不到人or應完後久久才復返
加上熱氣和吵雜的環境 吃到最後滿身大汗 還好最後有甜點消暑不然應該會熱到"上火"
所以帳單上10%的服務費越看越礙眼...服務費這點可以不用跟著「入境隨俗」嘛
但美味還是值得試試 至少不用再花機票錢飛到香港 但前提是不用花太多時間排隊啦(累)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