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9-06-29
106 瀏覽
這次受邀造訪新開幕不久的法式餐廳Le Festin,主廚兼店主曾在澳洲的餐飲管理學院研修(William Angliss Institute),並有過當地fine dining restaurant Heirloom的經歷,Heirloom是一家以法式烹調手法結合日式料理的餐廳,現今則回到台灣,在大直的餐館美食戰區有了自己的店面,在料理中構思融合部分日式元素,並採用台灣當地食材來做更多的變化與搭配,Le Festin一樓為吧檯,二樓用餐區共20多個座位,這次是在唯一的六人座包廂區用餐。套餐分為NT$1,580與NT$1,680兩種價位,其餘則有單點,兩價位的set差別在於NT$1,680多了一道開胃菜以及前菜的選擇性較多,所以大致上可算是同一種set,午晚餐則無價位區分,maybe中午可考慮商業午餐、或是晚餐增加另一較高價的set,說不定主廚能有更多發揮空間or吸引客源。當日海鮮及肉類皆有,開了一支佐餐的南非杏桃白酒(自帶酒水開瓶費是"一桌"500元),餐前麵包有巧巴達和小法兩款,質地頗具水準,回烤的溫熱與外層酥香感皆不錯,特別告知奶油為自家製作,奶味清新、質感滑順而無較強烈的風味,喜
(William Angliss Institute),並有過當地fine dining restaurant Heirloom的經歷,
Heirloom是一家以法式烹調手法結合日式料理的餐廳,現今則回到台灣,
在大直的餐館美食戰區有了自己的店面,在料理中構思融合部分日式元素,
並採用台灣當地食材來做更多的變化與搭配,Le Festin一樓為吧檯,
二樓用餐區共20多個座位,這次是在唯一的六人座包廂區用餐。
兩價位的set差別在於NT$1,680多了一道開胃菜以及前菜的選擇性較多,
所以大致上可算是同一種set,午晚餐則無價位區分,maybe中午可考慮商業午餐、
或是晚餐增加另一較高價的set,說不定主廚能有更多發揮空間or吸引客源。
餐前麵包有巧巴達和小法兩款,質地頗具水準,回烤的溫熱與外層酥香感皆不錯,
特別告知奶油為自家製作,奶味清新、質感滑順而無較強烈的風味,
喜歡這灑上的可可黑糖粉,使整體氣味多了點變化。
酸甜味較重,但以生蠔的清香脆甜,與之倒是有一種相輔之感,詢問後得知是澎湖生蠔,
以前沒吃過,帶有一點海藻味,少礦味奶味,應該是大眾易於接受的,
至於烤蠔則擺上炸甘藍(與MUME的相似),淋上日式柴魚和蔥油的湯汁,
撈了少許湯來嚐,調味挺不錯,但烤蠔J女吃掉了,
我也不知烤出來的口感如何,總之單以生蠔的佐料調配來說我是頗為喜歡。
(新鮮生蠔,是澎湖生蠔)
上方是做成像香草冰淇淋的白花椰泥,內裡則是軟嫩的細條漬牛肉,
醃漬口味會令人眼睛一亮,鹹甜平衡的醬油、以及少許熟悉的紅蔥頭味,
或者說這餐料理的醬汁/湯汁調味個人都覺得蠻棒(尤其後面主菜牛小排的松露sauce),
是一種直覺的好吃(有熟悉感但又更具層次),後來主廚提到在製作上有運用一些日式手法。
(醃漬生和牛,蛋筒很脆)
即義式的起司麵疙瘩以油炸+沾醬的形式,揉入馬鈴薯的gnocchi,
炸過之後香氣更突顯、也更為鬆軟,同樣有著薯甜、以及蠻濃厚的松露味,
sauce則是藍紋與味噌調製,所以會多出一些味噌的鹹甜,其實味道很溫和,
我的喜好是藍紋可再調濃重一點,味噌餘味稍微點綴即可。
(炸義式松露麵疙瘩,以特別的形式呈現起司麵疙瘩)
生鮭魚同樣採用醬漬,乃是一道冷菜,上方是細細鬆鬆的炸馬鈴薯,
拌入半熟蛋後口感有滑有脆、而且很香,沒有特別的食材但料理得好吃,
最佳者我給燉牛舌一票,牛舌柔軟輕嚼即化,肉味也很濃厚,且是愈嚼愈香。
(生食級干貝,旁邊像魚卵的其實是黃瓜)
感覺甜度再低一些會更清爽~
可以當作單賣的零嘴了,馬頭魚肉質也很不錯,以油菜花製作的sauce來搭配,
不搶魚肉的清鮮,若立鱗燒的爽脆度再稍微加強就會更優了,
牛小排油花十分富足,前面提到過,由味道很好且夠濃郁的醬來搭佐,
消解了一些過多的油質膩感,主菜在份量上都還蠻大方的。
(馬頭魚立鱗燒)
上方是柳橙瓦片、焦化蘋果和香草冰淇淋,抹茶舒芙蕾則是配白巧克力醬,
個人較中意黑椰棗蛋糕,有些類似磅蛋糕的質感,黏性與含水的口感都不錯。
(黑椰棗蛋糕)
但也有些許的美中不足,期盼能更上軌道。
(焦糖巧克力、抹茶費南雪、芒果法式軟糖、檸檬塔)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