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8-02-14
173 瀏覽
自從寫了中國八大菜系以後,只要不是本土菜(台灣菜),我都躍躍欲試。秦味館在多年前曾經幫主管安排過,但自己一直遲遲沒有機會造訪,這日藉著好友之約有機會來聚餐,真是開心。雖然八大菜系裡沒有陜西菜的名字但其實陜西菜的歷史淵源流長,是中國古老的菜系之一。陝西在歷史上一直簡稱為「秦」。在元朝以前的陝西,不包括漢中安康等秦嶺以南今屬陝西管轄部分;對陜西不是很熟悉,但說起陜西的名人秦孝公、司馬遷、白居易、張藝謀就多了一些親切感了。中國八大菜系(你吃過哪些?)講到地方菜多半以地名去命名之,例如滿族的《八大碗》、貴州的《黔菜》,還有這次陜西的《秦菜》都是;秦菜也稱陜菜,發源於陜西,特色在於口味鮮香鹹辣,烹飪則以蒸、燉、燴、炒、燙、勾芡為主。第一次吃秦菜,感覺頗為新鮮,秦菜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雖然用了很多調味醬料,但絕不會蓋過主味。陜西菜擅長羊肉製作,以羊豬料理居多,多用香菜為辛香調味,也常使用陳醋、辣椒、花椒等入菜。秦味館離國父紀念館很近,走過來五分鐘不到,外觀建築有濃厚的中式風情,走進去後充滿新疆域外的遊牧風情,分為一二層樓(我們今天坐在地下室),店內有各式各樣沒有見過的裝飾品、掛簾、順口溜。菜單上印有
雖然八大菜系裡沒有陜西菜的名字但其實陜西菜的歷史淵源流長,是中國古老的菜系之一。陝西在歷史上一直簡稱為「秦」。在元朝以前的陝西,不包括漢中安康等秦嶺以南今屬陝西管轄部分;對陜西不是很熟悉,但說起陜西的名人秦孝公、司馬遷、白居易、張藝謀就多了一些親切感了。
中國八大菜系(你吃過哪些?)
是西北地區代表性的麵點,材料就是麵粉,用不發酵的麵糰去烤製,泡饃有很多不同的作法與搭配,包括以湯去做成的葫蘆頭泡饃、雙紅泡饃、燒羊肉泡饃;還有炕頭菜炒饃。
使用全羊、肉、筋、及各種香料及中藥去精熬高湯後,燴煮燉滷軟嫩之羊筋、肉、時蔬,羊三喜代表有筋、肉、骨,這道湯頭濃郁,喝起來清甜,肉香雅致,天冷喝很補身,席間大家交談甚歡,看著每一道菜餚上桌都迫不及待試看看!
源自:陝北,為熱炒涼菜
西北處於邊疆要塞,彪形大漢食飲簡樸粗獷,以牛羊及耐於保存的蔬菜為主,或是以醃漬物居多。這道吃起來帶些微酸很下飯,我個人很喜歡。
當天只負責吃就是了!沒有特別記菜名。
<又名:腰帶麵 >
這道吃起來跟我們的板條很相似,但口感更為紮實Q軟,加上蔥花、芝麻、辣椒及花椒,吃起來有一種樸實的簡單美味。
八寶魚 <鱸魚去刺、去骨、木耳、豆干丁>
湯底: 凍豆腐、白菜、金針菇…等及精燉熬提的高湯,又名:長壽魚
湯底用了很多蔬菜去熬煮,加上魚肉的新鮮甜味,秦味館的菜看似重卻又淡,淡裡有味,味滋鮮濃。
<羊肉切塊>源自:西北風味菜
撒上特製的孜然粉,新疆有名的羊肉串在秦味館一定必點!我覺得羊騷味其實不重耶!而且多半是孜然的香氣,羊肉嫩且香,頗有咬勁。
<魚片、柳橙>
據考:相傳 隋煬帝 揚州行,而名噪一時。陸游:「自摘金橙搗膾…」 即此 口感特色:口味酸甜涓嫩
<仿宋名菜>
豬肋排與數十種辛香料以泡滷蒸炸烤等繁複的工續處理
據考:宋‧載之。 相傳為 宋徵宗生日時,御宴的第四盞菜餚,口感特色:口感外酥內軟爛,肉質入口綿細
源自:秦味創新菜
雞肉表皮炸的酥脆,裡面包著芋泥,不過愛吃芋泥的我覺得芋泥的味道稍閒不足,雞肉有些乾柴,這道先跳過。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