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6-01-05
64 瀏覽
"Old is New",舊就是新,保存舊的優良傳統,增加進步創新元素,關於上海菜如何新舊完美融合,詠豐堂最知道。那年上海的旅行,繁華的上海都市雖讓人喘不過氣,但我卻著迷於上海菜那匯集歷史精華的故事,在大家逛街休息時,我們穿梭陌生的巷弄尋覓傳統小點,耗費幾小時排隊只為一嚐那上海生煎包的滋味,小楊、南翔... 那趟旅行,留存記憶裡的是 美.味。今天分享的這間 詠豐堂,就是間專做上海菜的餐廳。(距離忠孝新生6號出口走路約3~5min)下班趕來時間已稍晚,小菜所剩不多,蔥烤鯽魚是上海菜必點推薦!透明櫥窗可見師傅親手製作點心。烤麩烤麩是我每到上海餐館必點的小菜, 咬下是飽滿甜滋滋,很清爽, 一般看到的版本就是烤麩與香菇的組合, 有時則會加上筍子和紅蘿蔔變成了四喜烤麩。詠豐堂石鍋菜飯青江菜跟金華火腿是上海菜飯的主料, 米飯晶瑩剔透,偏有嚼勁的口感,越嚼越香,石鍋盛裝也能達到保溫的效果 特別的是詠豐堂的石鍋菜飯加了杏鮑菇, 跟我在上海及隆記(偏濕軟)吃到的版本很不一樣, 但我其實是比較喜歡詠豐堂這耐人尋味的版本。荷葉素菜蒸餃素蒸餃通常不像小籠包那麼受歡迎,但要看出真功夫就在這了, 剁細碎的青江菜,
關於上海菜如何新舊完美融合,詠豐堂最知道。
那年上海的旅行,繁華的上海都市雖讓人喘不過氣,
但我卻著迷於上海菜那匯集歷史精華的故事,
在大家逛街休息時,我們穿梭陌生的巷弄尋覓傳統小點,
耗費幾小時排隊只為一嚐那上海生煎包的滋味,
小楊、南翔... 那趟旅行,留存記憶裡的是 美.味。
(距離忠孝新生6號出口走路約3~5min)
蔥烤鯽魚是上海菜必點推薦!
烤麩是我每到上海餐館必點的小菜,
咬下是飽滿甜滋滋,很清爽,
一般看到的版本就是烤麩與香菇的組合,
有時則會加上筍子和紅蘿蔔變成了四喜烤麩。
青江菜跟金華火腿是上海菜飯的主料,
米飯晶瑩剔透,偏有嚼勁的口感,越嚼越香,
石鍋盛裝也能達到保溫的效果
特別的是詠豐堂的石鍋菜飯加了杏鮑菇,
跟我在上海及隆記(偏濕軟)吃到的版本很不一樣,
但我其實是比較喜歡詠豐堂這耐人尋味的版本。
素蒸餃通常不像小籠包那麼受歡迎,但要看出真功夫就在這了,
剁細碎的青江菜,香菇豆干拌炒,飽滿菜香內餡,
皮薄Q,麵皮的翠綠色則是由新鮮菠菜製成。
獅子頭也是道功夫菜,肥瘦肉黃金比例,
隙縫間含汁,蓬鬆而又柔軟細緻,非常下飯!
詠豐堂使用的麵皮稱為水麵,是老麵、燙麵、新麵3種混合而成,
皮薄餡多,沉甸甸的湯汁,蟹黃傾瀉流出,
雖非初嚐蟹粉小籠包,卻是當晚最為驚豔的一道。
可惜這回沒有機會嚐嚐詠豐堂的上海生煎包,實屬遺憾。
上海菜「㸆」菜的方式即是慢火燜煮的方式入味收汁收乾,
雞肉嫩而入味,是一道我們比較少會點的上海菜。
蕃茄、綠花椰菜、杏鮑菇、絲瓜,
簡單薑絲蒸鮮蔬,吃得是原汁原味的鮮。
用的是老麵,特別的香氣值得細細品味,
內餡芝麻不使用豬油,全素食者也可以享用,
不會太甜,我很喜歡這道點心,質感非常好!
銀耳的膠質豐厚,養顏美容,以此結尾。
晚上生意很好,等到剛好客人都離開才順利拍到空景,
另有個私人小包廂,內有2大圓桌,可同時容納20-28位,很適合做為過年過節家族聚餐的餐廳選擇。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