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Rice 主頁
  
小狐尼
我是小狐尼。
食記會員 224次成為首位寫食記會員
食記數目 食評數目 375
編輯推薦數目 編輯推薦數目 1
食記被推次數 會員推薦次數 9
人氣指數 人氣指數 615
討論區留言 留言數目 1
上傳照片 上傳照片 5321
上傳影片 上傳影片 0
我的推薦食記 我推薦的食記 0
我的餐廳 我的餐廳 354
關注 關注 0
粉絲 粉絲 2
小狐尼  等級4
關注 關注  留言 留言給此食家 
排序方法:  日期 笑臉 笑臉 哭臉 哭臉  編輯推薦  餐廳總分 
 
 
 
 
 
  文章形式 文章形式   |   地圖形式 地圖形式
共 375 篇台灣及鄰近地區的食記,正顯示第 1 至 5 篇的食記
2023-07-12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台灣料理廣東菜/港式粥品

 
潮汕為廣東沿海一帶地區,漁產豐富

砂鍋粥便是結合東亞米食文化和海鮮食材的經典料理之一

用生米和以蔬果、雞骨熬煮的高湯連同海鮮,一鍋一鍋小火燉煮、攪拌

直到米粒和食材的營養精華全然釋出、湯水濃縮至稠,便可滾燙燙地端上桌

砂鍋魚頭早已在嘉赫赫有名,今(2023)年6月嘉義市首家「砂鍋粥」開幕了

就在某個七月暑假周末,跟家人來嚐鮮看看

 

餐廳名稱:六上米 砂鍋粥·私房菜·點心(嘉義市西區新民路719號)

營業資訊:05-2350158 週三至一16:00-02:00;週二休 ※建議預定餐點,以免久候

餐點介紹:多人砂鍋粥/私房菜/飲料/酒品 ※禁止酒駕    ※理性飲酒


其實我很少、也不是說喜歡吃粥(個人覺得很快餓,而且欠缺口感)

因此沒辦法作多家口味比較,以下也多是這次在店內用餐的主觀感想

 
▲六上米 砂鍋粥·私房菜·點心 店面

這個店面前身是一家連鎖眷村麵食品牌,現在改為六上米,承接原始的設備位置

但重新粉刷跟裝潢後變得更加明亮,且搭配白色大理石的桌面乍看反而有點像網美甜點店

店內空間不算大,座位約七、八桌,間距近,客滿時會略為擁擠

 

六上米 砂鍋粥·私房菜·點心 菜單(拍攝日期:2023.07)   

 
最主要特色是會加入「堅果醬」,六上米的堅果醬是採用藜麥、花生等十多種穀物和堅果調配 (OS: 滿滿都是過敏原)

菜單共有七款口味砂鍋粥,各有2人/4人/6人三種份量,另外可加購單點食材入粥

另外有數道私房菜,有乾鍋、快炒、炸物等

 

這天一家人有預約訂位,抵達當時店內約七八分滿

店家只有一位廚師負責所有的料理,所以出餐蠻慢的,我們始料未及

跟店家反應後,才發現原來是接我們訂位電話的店員沒有先幫我們點餐

頓時讓人苦笑帶過...

重申重點:電話預約時順便點餐

 
乾鍋大蝦 NT 300

一鍋八隻大蝦,和花椒、蒜頭、豬肉片等一起炒

口味蠻好吃的,稍油、些微的辣

 

 
九層塔烘蛋 NT 130

口感濕嫩,九層塔味一般,整體稍油

 

 
飛魚卵香腸 NT 220

能吃得到一顆顆脆脆的飛魚卵,香腸外皮也煎得乾香脆;

整盤就一條香腸份量,搭配薑絲、生蒜片,好吃但...也太貴

 

 
中卷粥 NT 420/ 二人份

粥是煮到軟透但還能吃得到是分明的粒感,湯汁稠,有很些許碎芹菜和適量特製堅果醬去調味

無太多印象深刻的特色,就...不會太重鹹,也無有明顯海鮮的鮮味

可以說是相當順口,吃起來沒什麼負擔,老少皆宜

 
▲除了中卷(或以下的蟹腿),粥內都還有白蝦、花枝丸、蛤蜊和瑤柱(珠貝)

我蠻喜歡切塊的花枝丸,剛咬下的瞬間會嚐到短暫但明顯花枝鮮甜味,但口感相當Q彈,感覺花枝比例並不多就是了
 

 
蟹腿粥 NT 380/ 二人份

和花枝粥的口味沒什麼差異,整體沒有讓人特別覺得驚豔的地方

甚至我覺得都要額外灑些白胡椒粉(每桌都有附),才更好吃、有味;

 
▲蟹腿

順帶一提,為餐點掛名的蟹腿(或以上的中卷)份量都不多,大概兩人鍋的份量內就六、七小片

反而花枝丸又大塊又多,還比較像主角

 
▲我覺得加些白胡椒粉,會更好吃~

 

 
奶油蒜香鮭魚 NT 240

是一整塊鮭魚的腓力部位乾煎至全熟,魚肉太乾、魚皮太韌而不好切

調味則略鹹,有碎蒜頭爆香,但沒有奶油味

旁邊有一球胡麻醬高麗菜絲,細軟好吃

但魚肉旁則有放兩片「完整」的羅美生菜,感覺如此擺盤就好像是設計成要人客將整塊鮭魚肉用羅勒葉包起來拿著吃(像萵苣葉包燒肉那樣)

總之就是個不好分食,也沒有很好吃的料理


 


其他的用餐感受還有,

整間店的麥茶就只有唯一壺,且放在「結帳櫃檯」,理論上應該是由店員拿著去各桌幫人客倒茶

但當天店內店員似乎還都忙於其他,補茶補得慢

總言之,

單就餐點,口味還不錯但部份品項略貴;服務態度算親合,但還有可以再加油一點的地方

 
以上。

評分: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3   衛生 5   CP值 4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

2025-03-01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台灣料理手搖杯店

 
初春某週日安排一趟解任務半日遊,除了吃潤餅 #孤獨的潤餅獵人

還要吃沒試過的全家霜淇淋特殊造型,以及要來在員林後站附近的「大吉茶飲」

因為他們在FB上放的大球芋泥好吸引我!

好在今天天氣好、夠熱,非常適合來一杯芋泥仙草凍

 

商家名稱:大吉茶飲(彰化縣員林市新生路267號)


營業資訊:04-8392136 04-8339066 週一至六10:00-20:00;週日11:00-18:00

餐點介紹:茶飲/果汁/鮮奶/冬季限定飲品/仙草/豆花  

用餐日期:2025.02
 

 
▲大吉茶飲 店面

對面就是員林轉運站

店前是騎樓,沒有內用座位,僅騎樓有放一張長木椅

大吉茶飲 菜單(拍攝日期:2025.02)   

 

 
▲大吉茶飲 店面

櫃檯上有飲料三種規格的樣本:中杯(660 mL/紙杯)、小樂瓶(700 mL/瓶裝)、大吉瓶(1000 mL/瓶裝)

 
仙草芋見泥 NT 50   

內容:仙草凍、芋泥、芋圓、奶油球(客製化不加)

「芋圓(和地瓜圓)」只有小顆的,直徑約0.8 cm。可能這天才剛開店、芋圓也剛煮好就馬上用,口感還是有些咬勁、粒粒圓渾分明、大小均一,表面不會因久煮而糊糊的。雖然我愛大(越大越好!)但這芋圓口感我喜歡,只是沒什麼芋頭或地瓜的味道。「仙草」是介於嫩仙草和仙草果凍之間,偏六分嫩、四分凍,就是口感仍如嫩仙草滑嫩、水份多,但又跟比較硬的仙草凍般是很好切塊,並能維持原塊外型、不會很容易從湯匙上滑溜走

 
▲「芋泥」則是用大挖勺挖約半顆球體的份量,粗淺地估計體積是哈根達斯迷你杯份量(100 mL)吧?不過是個非常厚實的芋泥,重量肯定多於迷你杯冰淇淋。非常綿密、幾乎沒有殘留一絲纖維,只有少量芋頭細粒鑲嵌其中。挖下第一勺時,挖開的凹面極為平滑細緻,完全沒有一點細孔或裂開的紋路細縫。可能因為水份和澱粉質都很充足,口感也如手感般那樣均勻且厚實卻又不噎口,風味也就是芋頭香和添加糖的微甜感。

看起來就一個小型紙杯,吃完也有個五、六分飽,主要是那一球芋泥密度很高,厚實的口感連帶讓人引起飽腹感受

 
以上。

評分: 味道 5   環境 4   服務 5   衛生 5   CP值 4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

2025-02-28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台灣料理伴手禮

 
台灣的便利商店密度屬全球之冠,然而沖泡飲品消費市場仍十分強大

只能感嘆連出門到巷口超商買飲料都懶,台灣人到底有多宅(笑)

好啦,沖泡飲品不只方便,還有可常溫保存、省空間和相對便宜等優點

類別又豐富多元,不論咖啡粉、茶品、奶類、堅果穀粉或機能性與營養補給品,千百樣市面商品可選擇

尤其沖泡過程還能隨心所欲作變化:直接飲用、加料特調或當作食材製成其他料理也無不可

本篇將開箱介紹台灣本土沖泡飲品大品牌「卡薩Casa」年初全新上市【全豆研磨高纖豆奶】系列

無基改全豆研磨、低甜高纖、奶素可食,還有濃醇原味、靜岡抹茶兩款口味

作為正餐搭配飲品、午茶點心或解渴解饞,沖泡不用30秒即刻來一杯,剛剛好

 

品牌介紹

 
【卡薩Casa】品牌成立於1989年,是台灣首家濾掛式咖啡品牌,主要提供精品咖啡豆與咖啡濾掛包,近期也延伸到開發豐富多樣的沖泡飲商品

今(2025)年1月正式推出新品【全豆研磨高纖豆奶】系列,有濃醇豆奶和抹茶豆奶兩款口味

除了網購平台以外,實體店面則有全聯福利中心、大潤發、家樂福等大賣場均有販售
 

商品資訊

商品名稱:【卡薩Casa】高纖濃醇豆奶  【卡薩Casa】高纖抹茶豆奶


商品規格:20 g×10 包入

營養資訊:※奶素

※過敏原:奶、豆;產線過敏原:蛋、麩質、芝麻、芒果、堅果

賞味期限:18月

產地/製作廠商:台灣/桔揚股份有限公司

 
▲【卡薩Casa】全豆研磨高纖豆奶系列 營樣成分資訊

共同成分除了豆漿(大豆)粉,還有砂糖、全脂奶粉和關華豆膠。「抹茶豆奶」則多了抹茶粉、葡萄糖和碘鹽

其中的食品添加物關華豆膠是作為增稠劑,也就是讓產品有濃郁口感的原因「之一」。

兩者熱量和膳食纖維差不多,「濃醇豆奶」則是有比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而「抹茶豆奶」則有比較多的糖和鈉

 
▲【卡薩Casa】全豆研磨高纖豆奶系列 小包裝&拆封狀態

目前有(右)濃醇豆奶和(左)抹茶豆奶,兩種口味

豆奶粉末很細緻,同時散發出黃豆和淡淡的奶香;是選用非基因改造黃大豆,全豆粒研磨,保留整顆黃豆營養素和膳食纖維

抹茶豆奶的茶香也聞的出來,還是蠻天然抹茶香氣,不是人工化學仿茶香精味

 

沖泡方式

根據包裝外袋【建議沖泡方式】,熱泡和冷泡都試試看

熱泡:加200-250 mL熱開水攪拌均勻

冷泡:加100 mL熱開水攪拌,再加100-150 mL冰開水攪拌均勻

 
▲【卡薩Casa】全豆研磨高纖豆奶系列 熱泡沖泡過程

「濃醇豆奶」直接倒加200 mL熱開水攪拌

 
▲【卡薩Casa】全豆研磨高纖豆奶系列 冷泡沖泡過程

「抹茶豆奶」則是先倒進100 mL熱開水攪拌,再加入100 mL冰開水(約5℃)

我是就近取用飲水機的水,但這樣沖好的是「涼」的抹茶豆奶;所以若想喝夠冰的,建議熱水攪拌後先放涼再加冰水,或直接改加冰塊或冰塊水

 

風味口感

 
▲【卡薩Casa】高纖濃醇豆奶

儘管外袋包裝有備註「全豆研磨,需多多攪拌」,其實熱水一沖後粉末便馬上溶於水中,可見豆奶粉真的夠細緻;攪拌僅是撥開整大塊的粉末,讓粉水充分接觸

不過靜置約3-5分鐘後還是會有上下分層,再攪幾下便可均勻

我嘗試熱泡兩種【建議沖泡方式】的總水量:200 mL和250 mL

兩種水量的「濃醇豆奶」都能有濃郁的細沙感,且細沙是夠絲滑細緻,不會有卡喉嚨、搔癢的感覺;黃豆和牛奶的香氣也很濃,加上適度的甜度,喝起來順口,不會有甜味殘留在嘴中的甜膩感。兩種水量就僅差異在口感的濃厚程度,像我偏好更厚實、半喝半吃的口感,建議沖200 mL或再略少的熱水即可

 
▲【卡薩Casa】高纖抹茶豆奶

「抹茶豆奶」我除了有冷泡而喝到「涼」的以外,也有測試熱泡【建議沖泡方式】的總水量:200 mL和250 mL

一,冰的也好、熱的也罷,唯獨「涼的」就是尷尬、沒那麼好喝,沒有冰飲沁涼爽快,也沒有熱飲的暖身暖胃

二,「抹茶豆奶」口感和香氣都不如「濃醇豆奶」,因此總水量250 mL的味道和口感都顯得過度稀薄,還是喝的到細沙感但會因為密度偏低而反而有以為沒沖開或是雜質的錯覺。所以建議「抹茶豆奶」沖泡量最多200 mL,甚至更少水量更佳

三,「抹茶豆奶」的確能夠同時嚐到黃豆、牛奶和抹茶的香氣,但抹茶仍略弱勢,且單有茶香而無後續苦韻(*備註)或回甘,對抹茶控來說是合格但非高標的70分

*備註:要夠濃、水夠少才會有些許苦味,可參考下方抹茶豆奶抹醬

 

其他食飲方法

在外租屋而無開火、無任何廚具的我,就靠就近的飲水機和其他糧倉庫存的食材,作三種簡單、零技巧的特調變化

 
▲【卡薩Casa】全豆研磨高纖豆奶系列 其他食飲方法1:濃醇咖啡豆奶

以知名連鎖咖啡廳的奶類客製化靈感,試試將「濃醇豆奶」加進黑咖啡作成豆乳咖啡吧

不想咖啡和豆奶味道太淡,我僅用很少量熱水將「濃醇豆奶」足以全泡開,再加入約150 mL熱美式咖啡,攪拌成咖啡牛奶的顏色

好喝,口感濃且風味也很搭!

「濃醇豆奶」是研磨並保留全豆纖維,因此配黑咖啡仍能嚐到豆香且口感也不會過度稀薄。同時「濃醇豆奶」的砂糖甜味又能被黑咖啡的苦稍微掩飾,對於我這習慣喝無糖豆漿的人來說我,配黑咖啡比純粹熱水沖泡還要好喝呢!

題外話:我之前僅喝過一次該連鎖咖啡廳的豆漿咖啡密思朵(黑咖啡+同集團品牌含糖鮮豆漿),發現不如配鮮奶好喝,不僅沒有鮮奶明顯香氣和厚度,豆味又幾乎被咖啡全滅,使整杯就像是一杯黃豆味和咖啡味都過度稀釋的慘烈品。

 
▲【卡薩Casa】全豆研磨高纖豆奶系列 其他食飲方法2:穀物豆奶粥

原先想試試燕麥豆乳粥,但當下糧倉僅有純黑麥片,便順勢改做黑麥豆乳粥吧

將等量黑麥片和「濃醇豆奶」裝一起再依個人喜好加入適量熱水,我不喜歡太軟糊或太稀的粥,所以水量加很少且泡約30秒就開吃了

 
▲【卡薩Casa】全豆研磨高纖豆奶系列 其他食飲方法2:穀物豆奶粥

黑麥片有股烘烤過的麥香和一定厚度(不如即食大燕麥片那麼薄而易糊),因此遇熱水後會軟化但仍片片分明,搭配「濃醇豆奶」突出的豆香和些微奶香與甜韻,增添香甜和濃郁口感。當然,以其他即沖即食的堅果粉、穀粉或○麥片搭配也都可以,就是作為替換鮮奶、鮮豆漿或單純熱開水來沖泡的一種風味變化

 

 
▲【卡薩Casa】全豆研磨高纖豆奶系列 其他食飲方法3:抹茶豆奶抹醬

將「抹茶豆奶」以最少量熱水攪拌,只要能沒有殘留粉末即可

 
▲【卡薩Casa】全豆研磨高纖豆奶系列 其他食飲方法3:抹茶豆奶抹醬

雖然上述沖泡的「抹茶豆奶」無苦韻,但若用很少水分泡成濃糊狀,就終能嚐到些許苦韻,更有抹茶韻味

直接當粥糊吃掉也好,當抹醬配吐司也好,拿去給認識的雞蛋糕老闆作成包餡雞蛋糕,更好!

 

統整評價&比較

 
▲【卡薩Casa】高纖豆奶系列與其他市售產品比較

我挑選幾款常在超商或賣場買的豆漿商品(利樂皇包裝)作比較

畢竟我過去喝慣無糖鮮豆漿,因此只要豆漿有加一點點糖,都喝得出來有股「額外的」甜味

【卡薩Casa】全豆研磨高纖豆奶雖然成分含有砂糖,但同時黃豆和牛奶的香氣與口感足夠濃厚,不過量的甜度也能讓整體更適口好喝

且單一小袋包裝,每份熱量不超過90 kcal,我也能方便掌控份量(利樂皇包裝單杯也差不多要120-190 kcal)

作正餐搭配、嘴饞點心、暖身祛寒或甚至作食材原料(例如:燕麥豆奶粥)或調味佐料(例如:吐司抹醬)也都合適喔

 

以上。
用餐優惠: 試吃活動

評分: 味道 4   環境 5   服務 5   衛生 5   CP值 4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

2025-02-25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台灣料理麵點台式小吃

 
傳承竹滬阿嬤的特製麻醬麵,在台南北區小東路上的無名麵店,去年底重新裝潢並正式命名「竹滬麵店」

以暖色系文青風格設計,簡單明亮又有居家舒適氛圍,讓人經過還以為是早午餐或咖啡廳呢!

目前第三代年輕老闆接手,嚴格挑選食材、堅持新鮮品質

致力於保留阿嬤廚藝的原汁原味,並以全新風貌的「竹滬麵店」將獨家麻醬和南部麵食與滷味讓更多人知曉與品嚐



餐廳名稱:竹滬麵店(原:小東路無名麵店) (台南市北區小東路315、317號)

營業資訊:11:00-00:00;公休日參考店家公告

餐點介紹:麵食/湯品/滷味套餐/單點滷味

用餐日期:2025.02

 

「竹滬麵店」在整修裝潢前我並未曾來過,但從GoogleMap上的街景圖和其他網友提供的照片可見,的確前身就是個非常樸素的小吃店

雖然有兩個店面的寬大空間,但招牌就是一塊白色壓克力板(約A3大小),直接列出湯麵、麻醬麵、米粉、貢丸湯......等餐點

。沒有店名、沒有logo,就跟大多傳統小吃店無異,讓人經過時並不會特別被吸引目光

不過身為在地30多年的老店,生意還是很好,是當地居民喜好且願意常去的麵店

 
▲竹滬麵店 店家外觀

在去(2024)年10月經過一番整修與裝潢後,現在的店家外觀有著偌大的黑金色系招牌、白色與淺木質系粉刷

加上金色獅頭LOGO,既有點霸氣,又有日式文青的清新風格

我覺得更棒的是那「┌──」狀白色梁柱,完美地接合左右店面,讓整體門面看既寬大且「完整」

 
▲竹滬麵店 櫃檯與廚房

右邊空間是櫃台與廚房,人客站在櫃台也能一覽無遺的廚房內部空間,擺設整齊且乾淨明亮

(客串演出: J哥)

 
▲竹滬麵店 用餐空間

左邊空間則是用餐區,淺木質色系的半牆與桌面,搭配灰白磨石岩,既有日式簡約文青又有傳統台式老建築的元素

充足的暖色柔和燈光,不刺眼也不昏暗,這般舒適溫和的氣氛,讓人感覺就像在家吃飯、可以很放鬆、依著自己的步調用餐

讓人更願意為此氛圍而選擇「內用」

 
▲竹滬麵店 用餐空間

門口旁便是自助區,有餐具、免洗餐具、調味料(自炒辣椒醬、白醋、豆瓣醬)

 

竹滬麵店 菜單(拍攝日期:2025.02)   

 
▲品項不算多,麵食、湯品和滷味三大類

重度選擇困難者如我,不用思考太多,直接選菜單上有推薦圖樣的那三樣便是好

滷味則可以選組合好的三種套餐或單點,也能直接到點餐櫃檯自己夾

 
▲竹滬麵店 滷味櫃

滷味的嘴邊肉、豬頭皮、豬耳朵、小腸等豬肉與內臟,可都是現任老闆的公公每早親自到菜市場採買的當日現宰溫體豬,仔細挑選、品質新鮮有保障

 
▲竹滬麵店 料理過程

(客串演出: J哥、Na哥)

 
綜合湯 NT 45

綜合是指蛋花和貢丸,還有少許蔥花點綴

我站在櫃台看到老闆如何做蛋花:直接在湯碗內打入生蛋並攪散,再舀入滾燙的高湯

身為非台南人且傳統小吃常識不足的我,不知道這樣的蛋花湯作法是否為台南特色?或是各處都很普遍?

因為人家觀察母親大人做蛋花湯都是邊用湯匙攪拌鍋中熱湯邊倒進入生蛋液的,所以看到這個跟台南牛肉湯雷同的作法,讓我當下其實蠻吃驚的

也可能是因這種滾湯快沖的作法,蛋花不僅細薄如絲綢,少數幾塊比較大的蛋白塊還是有水潤滑嫩的七分熟口感

大骨高湯則呈濃郁乳白色,喝起來則相當清爽、不過鹹也無很多油的感覺;貢丸則是兩顆的分量,每顆分切成四瓣,易入口

 
麻醬麵 NT 50

細麵條煮得裡外均一柔軟、無麵心口感,但仍條條分明、久放也不會變糊爛

而當家招牌、祖傳自阿嬤獨家配方的芝麻醬,果然是超群的濃、厚!

除了芝麻炒過的香氣以外,還有一股明顯但不過度的鹹味及微微焦香和苦韻,且濃稠到甚至會有些噎口的感覺。這獨具深邃的韻味,我覺得就像是「有焦味的豆漿」,應該是蠻看個人口味的,我自己既可以接受這帶點焦苦的味道,也覺得的確有讓人難忘的獨家特色

 
韭菜拌豆芽 NT 30  

豆芽菜飽滿肥厚,口感清脆,無藥水的刺鼻味;澆淋的肉燥幾乎全肥肉,軟嫩易化、沒有我害怕的QQ口感,但仍偏油,對我來說比較吃不習慣

 
(滷味)嘴邊肉&海帶

這次點海帶、鴨肝、鴨胗、老闆推薦的手工豆干、甜不辣,還有菜單有我就必點的嘴邊肉!

跟拌麵和豆芽菜的肉燥一樣,淋在滷味的滷汁也是偏有油感,半鹹半甜;新鮮蔥花超多,有利舒緩滷汁的油膩

滷味基本盤「海帶」,厚度恰到好處,不會薄到無口感,也不會厚到讓人感覺像在吃塑膠,很好咀嚼又滷到有入味;「嘴邊肉」軟嫩並帶膠質黏性,有新鮮肉品的鮮甜和肉香、無腥臭味。

 
(滷味)甜不辣&豆干

兩種都是老闆特別推薦的滷味,因為都是純手工製作,大小和外形都不像機器製造的那麼一致

「甜不辣」軟中又帶咬勁,越嚼越有魚漿的香氣;「豆干」則是表面光滑而略乾硬、內部則密布孔洞、柔軟且能吸附少量滷汁,無泡化學染劑的刺鼻味。

 
(滷味)鴨胗&鴨肝

「鴨胗」本身是個有咬勁的部位,但滷得熟度很剛好,就連邊邊的白色腱頭部味也都很好嚼;「鴨肝」則稍乾,普通



以上。

評分: 味道 4   環境 5   服務 5   衛生 5   CP值 4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

2025-02-22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台灣料理素食炸物

 
嘉義市民族路上生意和評價都很好的素食炸物專賣店「阿桃素食鹽酥雞」

特色是有超多種獨家手工製作的創意素食炸物

只是因為下午後開業,我不偏好午晚還大啖油膩炸物,就一直擱在待吃名單中

後來發現,原來在興業東路上的總店中午就有營業啦

便開心安排某天中午就去,當午餐吃比較沒罪惡感啦(笑)

 



商家名稱:阿桃素食鹽酥雞-興業總店/素嗲 心古早味(嘉義市東區興業東路72號)

營業資訊:0925291950 週二至六11:30-18:30;週日一休

分店資訊:

▪ 民族直營店(嘉義市西區民族路588號)

▪ 民雄店(嘉義縣民雄鄉中樂村昇平路9鄰2號)

▪ 台南永康店(台南市永康區復國一路570號)

▪ 和美店(彰化縣和美鎮和頭路154號)

餐點介紹:手作私房菜/熱銷商品/各式鮮蔬

用餐日期:2025.02
 

 
▲阿桃素食鹽酥雞-興業總店 店面

在南田市場附近,店面不大

部分招牌有換新並改logo和名稱「素嗲 心古早味」,但是「阿桃素食鹽酥雞」的大橫招牌和牆面壁報都還保留,店家FB粉絲專頁也都還是叫阿桃

至於民族路直營店和其他分店則都維持阿桃素食鹽酥雞的名字和原本的logo

 
▲阿桃素食鹽酥雞-興業總店 檯面食材

當天正式營業時間前我就抵達了,當時檯面上僅放了部分食材

 
▲阿桃素食鹽酥雞-興業總店 檯面食材

而老闆則忙著油炸其他需要先預炸一回的食材,直到營業時間到了也還沒全部備完

所以太早來的話,部分品項可能還沒辦法提供

(客串演出:J哥)

 
▲阿桃素食鹽酥雞-興業總店 (左)酥炸Pizza (右)素G排

店家自製「手作私房菜系列」多為全素食,僅少數為蛋素或奶素

部分商品因為食材產季為季節限定提供,像當天就沒有夏季才有的紅麴素排、山芹菜捲

其他非自製的現成素食食材則全素、奶素、蛋素和蛋奶素都有

因為現場都沒有菜單,我也是都用手機查店家FB粉絲專業和GoogleMap上網友翻拍民族店菜單來點餐,所以若要確定食材是否全素就直接詢問老闆吧

 

 
豆腐包 NT 50 

※全素食

原本想說要點招牌素嗲,但老闆說豆腐包內餡跟素嗲一樣,就差在包外層的是豆腐或是粉漿,我就改點豆腐包(感覺比較不那麼吸油,而且蛋白質比較多)

餡料真的非常多,有滿滿切很碎的高麗菜,還有一、二分生菜的脆感,簡單無過重調味,清爽不油。除了主要高麗菜以外,還有芹菜、胡蘿蔔、腐皮、香菇等食材,其中芹菜跟薑末味道比較明顯。外層的豆腐表面炸到薄而硬脆,內部仍是白嫩濕軟的豆腐,厚度約0.5 cm,不過已經沒什麼豆腐的豆味了,就都是表面經高溫油炸的焦香

 

 
素G排 NT 55

※全素食

之前有吃過超過三家自製炸G排,不外乎都是豆類組織纖維、蛋白粉、澱粉或菇類攪打再塑形的素排。所以當我看到他們家素G排本體就是杏鮑菇本菇,見到這麼「原型」的素G排,當下真的有些驚訝,但也同時理解為何比他家的能做這麼大又比他家便宜。我從炸好又切好的實體判斷,店家是直接將整朵杏鮑菇縱切成厚度約0.5-0.8 cm的長片狀,再將約數片串一起後裹厚粉油炸,炸好的整片G排近約半張A4紙大小,看起來又大又厚。

內餡就是熟而帶汁的杏鮑菇,有些咬勁、脆度和彈性。至於裹在外層的厚厚酥炸粉漿,無奶無蛋,就是淡淡的麵香,且很容易整片跟杏鮑菇剝離。炸粉漿表層乾爽酥脆、會微掉脆屑,內部則是呈微濕的三分生七分熟狀態,乍看有夠像雞皮下的肥厚脂肪!細看這內層有些蜂巢狀孔洞,感覺原理跟車輪餅類似:若粉漿接觸到會出水的固體餡料(例如:高麗菜絲),就會讓餅的內部受熱凝固同時又因為吸水而呈軟糊、有坑洞的樣子。

 
海苔蔬菜蝦捲 NT 20

※全素食

紫菜海苔片包捲金針菇跟胡蘿蔔絲,味道就是海苔為主,口感則是金針菇的軟脆為主

 
茴香菜捲 NT 20

※全素食

是相當熱賣的商品之一,當天我見到每個來店人客或來電訂單都有點。表面粉漿偏厚硬,內部則是茴香葉的柔軟與一點纖維脆度。茴香菜有股融合柑橘、芹菜的清新氣味和一點點苦韻,剛好掩飾炸粉漿的油味,吃以來既有茴香獨特風味,也均衡不易油膩。

題外話,我猜測是不是因為大多茹素者不吃五辛,因此其他常見且味道較重的蔬菜(例如:九層塔、香菜、芹菜)就會很常用來取代五辛入菜;而味道更濃烈、獨特、大眾接受度更低的香草蔬菜(例如:香椿、茴香)則也常出現在素食餐廳菜單中,而且還頗受歡迎的

 
△芋香包 NT 20

※全素食

外層的腐皮還有豆皮的韌性,比較需要咀嚼。豆皮因為不像麵粉漿會吸收油,所以會直接吃到沾在表面附的油,吃起來也就比較有油滑感

 
▲內餡是滿滿微鹹調味的芋泥,還有芋頭塊、香菇和胡蘿蔔。

 

我愛吃肉,同時對素肉、植物肉也相當有興趣

就是因為好奇素肉在外型和味道上會有多像真肉呢?

目前我試過微波食品、市集、餐廳和素炸物專賣店等數家素食炸物

得出結論是:的確大多素肉會模仿真肉外觀與命名,但鮮少素肉會(能夠)做出比擬真肉的味道(那需要的調味和添加物恐怕可多了)

葷素炸物風味大相逕庭,想吃肉味就吃炸雞,想吃豆味就吃素炸雞

對我來說就是兩種類別、無法互相替代的食物



以上。

評分: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5   衛生 5   CP值 5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