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吉古拉」,這樣從日治時期留下來的食物。它其實就是日本漢字所寫的「竹輪」,當時發音為「吉咕哇」,念久了就變成了「吉古拉」,然而這樣的稱呼,現在也只有在基隆會聽到了。
這是一間位在基隆和平島上,稍不留意就會錯過的吉古拉專賣店,還好引人注目的紅色旗幟吸引了我們的目光,走的靠近一點,會聞到碳烤的香氣,聽到此起彼落的鏗鏘聲響,已經是接近下午的時間,老闆與老闆娘都還忙碌於手邊的工作還沒有午餐,他們與我們聊著每天與吉古拉的日常,口中說著做這個真的很累,「但是不會放棄拉,我們會做到做不動。」
基隆的漁獲豐富,因此有各式各樣的魚製品,「以前的攤位都是賣多樣的魚製品,甜不辣、魚丸和吉古拉...不是專賣吉古拉,所以數量都不多,而現在基隆僅有的四家碳烤吉古拉,都是手工專業在做了。」
手工碳烤吉古拉,是老闆娘娘家傳承下來的手藝,「一直以來都在家裡幫忙,已經有三十年以上的時間了。對我來說,是從小伴我長大的食物。」老闆娘與我說著,手中俐落的動作沒有停下來。老闆在退休前從事漁船保險,七年前退休後與太太兩人,決定一起出來做手工吉古拉。「退休後要生活啊,也是為生活所逼。」兩人話說得實在,也笑著說到:這是老闆的第二春。
「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每天清晨三點半就到店裡備料、打漿,又因為是純手工,所以產量不多,固定的量賣完就沒有了,長時間站在炭火前烘烤,每天都像是曬傷一樣,回家看電視都會很模糊看不清楚,職業傷害都是沒有辦法的,但這就是選擇的工作啊。」忙到下午才抽空吃飯的老闆,帶點倦意與我們聊著天。
說到上魚漿這個動作,老闆指了指老闆娘說「這是最困難的地方,她才是師傅。」由鯊魚及地瓜粉調和成的魚漿,均勻的黏附到上了油的鐵棍上,這個看似單純的動作,累積著三十多年來的時間與經驗,問到俐落的關鍵何在?老闆娘回答「不知道,已經是一種習慣了。」也因為老闆光是故火爐就沒有時間好好學上漿了,也就沒有人可以頂替老闆娘的位置,「所以老闆娘要休息,我們大家都要一起放假。」
口中說著很累,但火爐轉著,七年過去,沒有想過要放棄。客人總是說手工的吉古拉要保留下來,因為這對基隆人來說,是從小到大的記憶。
「嫁出去的人都會希望我們能宅配給他們;也有客人的女兒從美國回來特別來買,就為了記憶中的味道,當天固定的量賣完了,還是特別拜託我們一定要賣兩包給他,因為是女兒要吃的。」能夠找到這裡的人,大部分都是對吉古拉有特別情感或喜歡的人,也因為這些客人們,讓平凡的日常有著暖意。
離開前我們聊到兩人的相識:
「因為喜歡吃吉古拉,以前在追她的時候 我都會在他家幫忙做吉古拉。」
「以前他在追我的時候,他很喜歡吃吉古拉,到哪邊都要切,但只要知道不是我們家的叫他不能切。」
看著店外的光景:夏天的黃昏看出去真的很漂亮。我們都有了微笑。
每一個城市寫給你最動人的情書,就是它的食物。平凡的生活中,食物一次又一次撫慰你疲憊的軀體和心靈。而這份溫暖是來自日夜點著燈,用心料理食物的主人們。下次,來到基隆,嚐嚐看這炙熱的溫度,手作碳烤香的吉古拉吧。
-
採訪文字/Ariel Wen,影像拍攝/Mavis Wang
◎「對的事,就去做」- 正當冰
▌《人情小店》為食安正義挺身,花蓮賣良心冰淇淋...點我看全文
◎「午時尋味」一夜干達人林琛威
▌金門街口尋記憶中的生活百味... 點我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