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5-12-02
56 views
今年又見幾個日本拉麵品牌要進軍台北,其中這間炎神拉麵來自北海道的札幌,台灣首店選在延吉街的巷弄裡,同一排不遠處就是高田馬場鷹流拉麵,以及同樣也是新登場的世田谷拉麵。目前台灣人熟悉的拉麵口味其實還是以豚骨為大宗,不過這間炎神拉麵的主打則是味噌與鹽味,還會搭配火焰槍的高溫洗禮,非常具有話題性。今年三月時初回造訪炎神,當時才剛開幕不到一個月,假日中午用餐時間有不少排隊的人潮,朋友在開店前就提早幾十分鐘去排隊,所以我們算較早入場的,排隊時可以先參考扇子上的菜單,炎神提供四種不同口味的拉麵,價位在230元到270元之間,另外加收一成服務費。等待期間注意到只有一位人員負責點餐加安排座位,當輪到這組客人時排到第一位時,工作人員會先請他們決定好餐點,完成點餐後才進行帶位,而且每一組客人之間還會有個莫名空等的間隔,這一來一往之間耗掉不少時間,從11點半開門營業後,我們又等了十幾分鐘才入座,走進去時看到還是有很多空位在等人,由此可知店員帶位動作有多緩慢了,而且這是可以感覺到被刻意放慢的速度,寧可拉長座位閒置的時間,讓慕名而來上門光顧的客人在外面苦苦等待,不知用意為何?老實說我很不欣賞,有能力開出這樣規模的
今年又見幾個日本拉麵品牌要進軍台北,其中這間炎神拉麵來自北海道的札幌,台灣首店選在延吉街的巷弄裡,同一排不遠處就是高田馬場鷹流拉麵,以及同樣也是新登場的世田谷拉麵。目前台灣人熟悉的拉麵口味其實還是以豚骨為大宗,不過這間炎神拉麵的主打則是味噌與鹽味,還會搭配火焰槍的高溫洗禮,非常具有話題性。
等待期間注意到只有一位人員負責點餐加安排座位,當輪到這組客人時排到第一位時,工作人員會先請他們決定好餐點,完成點餐後才進行帶位,而且每一組客人之間還會有個莫名空等的間隔,這一來一往之間耗掉不少時間,從11點半開門營業後,我們又等了十幾分鐘才入座,走進去時看到還是有很多空位在等人,由此可知店員帶位動作有多緩慢了,而且這是可以感覺到被刻意放慢的速度,寧可拉長座位閒置的時間,讓慕名而來上門光顧的客人在外面苦苦等待,不知用意為何?老實說我很不欣賞,有能力開出這樣規模的一間店,事前對於流程規劃都不知道準備了多少次,這些帶位點餐的小事絕對可以執行的更快速更有效率,而不是光顧著營造人氣表象。
茶水供應微溫的普洱茶,有點解膩的效果,夏天則是換成檸檬水,不過有朋友後來去一趟,表示連檸檬水都沒了,只剩白開水,希望只是特殊案例才好。
看完火焰秀要回座位,經過櫃檯想拿張名片,才發現原來還有另外一張點菜單,上面除了四款拉麵有各種加價配菜與飲料選項,包括要另外花30元單點的糖心蛋,以急提供免費加麵,為何剛才在門口點餐時不將這張白單一併交給客人參考呢,是希望大家都點固定內容廚房比較好出餐嗎?有提供服務卻特意不說明一直我個人相當不喜歡的一種作法,從開始排隊到現在,我對炎神的第一印象非常之不好。
炎の味噌拉麵分成2011和2012版,兩款都是味噌湯底,差別是2012中多加了馬鈴薯冷湯,湯頭味道頗為溫順,味噌的風味有感受到,不過因為與馬鈴薯湯調和過,所以變得稍微單薄些,另外還多出一種粉質的濃稠感,不過整體味道是足夠的,鹹度也不會太高,應該是台灣人很能接受的程度,而因為用火焰炙燒過,所以還會帶點不同的油脂香味,這個部分倒是非常有特色,配料的部分則是叉燒、筍干、木耳,上頭另外擺上辣椒絲,有非常輕微的辛香感。
W辛味拉麵是混和了紅白兩味的雙重湯頭組合,紅色基底是辣味的湯頭,上頭白色細碎的是麻婆豆腐,兩邊混和後是不強烈的麻辣感,相較於炎神的其他口味,這款我覺得較無特色,配料部分則與炎の味噌拉麵相同。
炎神提供的四款拉麵之中,唯獨炎の潮拉麵用的是片狀叉燒,不過方才在扇子上看到的示意圖中有三片,不知為何端上桌來只有兩枚?這種圖與實物不相符的感覺非常不好。基底是帶著海味的鹽味高湯,屬於較為淡雅的風格,同樣屬於味道夠重但鹹度不高的類型,可惜蔥白和海苔海帶的存在感稍強,有點搶戲。同桌友人說這味道似曾相識,像是海鮮泡麵的湯頭,這麼說起來確實有些類似的元素,不過實際上還是有所差別的。
相較之下切成圓薄片的豬五花肉叉燒討喜許多,這樣的厚度與處理方式較適合本身肥瘦相間的豬五花,而且高溫炙燒的風味也比較容易平均發揮出來,尤其外圍油脂部分帶著焦香,美味不少,鹹度入味的程度也適中,雖然不比旺味的叉燒讓人驚艷,但也算合口味。
如果沒看到點菜單同樣不會發現有糖心蛋可點,雖然炎神的拉麵價錢都在200多元,但加點顆蛋再另外收一成服務費,其實價格就接近300元了,以台北的拉麵來說價格也是落在中高段,蛋本身是中規中矩的好吃款,可以點。這天有好幾個上桌的餐具邊緣都不乾淨,給人很匆忙隨意的印象。
兩款新小菜都點來吃吃看,涼拌番茄加上了海帶芽,鹹酸開胃,吃起來還可,柚香山藥則是沒味道的山藥切段加上甜甜的柚子醬,味道是完全分開的,有點莫名其妙的一道菜。
海薰炎の潮拉麵的蔥白換成了蔥綠,辛味降低了,海帶和海苔的分量也有調整,整體口味變得較為平順,湯底絞肉的分量則是比上回印象多一些,不過即使這回和不同的朋友來,他們也同樣覺得這個味道會讓人聯想到泡麵湯。
味噌拉麵的木耳換了切法,變得更大片也比較吃得到口感,絞肉則是一樣變多,其餘的部分和之前印象差不多。
這次嘗試炎の味噌拉麵2011版本,沒加馬鈴薯湯的湯底顏色較深,兩碗放一起很容易分辨出來。湯頭的口感則是較為清爽,少了粉質殘留在嘴裡的感覺,味噌的圓潤香氣也變得更立體了,相較於2012個人對2011的評價較好。自從味之時計台搬去外縣市,長安東路的旺味麵場又退步後,台北吃味噌拉麵變得沒什麼選擇,這碗2011倒是還算不錯,可惜和服務人員確認過叉燒不能更換,如果骰子豬換成薄片豬五花就更合我胃口了。
五花叉燒炙得沒有上回好,肥膩感稍微明顯一點,但還可接受。
個人對炎神的初回印象不太好,在第二次造訪時則有稍微平復一些,平心而論我認為炎神拉麵的噱頭很夠,口味上也有一定辨識度,只是細節還有待加強,此外對於拉麵店收服務費一事還是抱持著和以前相同的看法,就是敢收服務費就要有被用更高標準檢視的準備。炎神拉麵營運幾個月到現在,已感覺得出熱度逐漸回歸平淡,接下來就是蜜月期後的挑戰,這部分店家會如何調整方向就有待觀察,畢竟現在拉麵店想在東區立足,還是要面對許多競爭的。
札幌炎神拉麵 台灣店
(02)2775-2783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280巷49號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