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Rice 主頁
  
Kkkkk1022
食記會員 24次成為首位寫食記會員
食記數目 食評數目 114
編輯推薦數目 編輯推薦數目 6
食記被推次數 會員推薦次數 4
人氣指數 人氣指數 332
討論區留言 留言數目 0
上傳照片 上傳照片 2710
上傳影片 上傳影片 3
我的推薦食記 我推薦的食記 0
我的餐廳 我的餐廳 112
關注 關注 0
粉絲 粉絲 7
Kkkkk1022  等級4
關注 關注  留言 留言給此食家 
排序方法:  日期 笑臉 笑臉 哭臉 哭臉  編輯推薦  餐廳總分 
 
 
 
 
 
  文章形式 文章形式   |   地圖形式 地圖形式
共 114 篇台灣及鄰近地區的食記,正顯示第 41 至 45 篇的食記
2018-08-25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印度菜包場派對

用餐時間: 2018. 08

 


因為下午要去運動,所以中午和友人吃飯就約在了健身房附近的ATT 4Fun。
4F 最近新開了一間印度咖哩餐廳,而且名字很有趣:「三個傻瓜」,正是引用自那部有名的印度電影。
其一原因是老闆喜愛此電影,二來是因為他自覺憑著一股傻勁,在異國台灣開設了這間素食餐廳。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其實是家素食餐廳──!!!! 無肉不歡的我,剛知道後期待下降好幾分,起初心理還直犯嘀咕: 沒有肉吃了怎麼會滿足......
但事實證明是我太小瞧已經開四間店的「三個傻瓜」的料理水準了。

 


「三個傻瓜」另外三間分店分別是大安、南京與公館店,信義店則是第一間設於百貨商場的店面。
我很喜歡他們開放式的店面,大大增加了寬敞感;
連帶廚房也是開放設計,卻沒有強烈的咖哩味到處飄散,走進店裡,反而是聞到一股中東南亞的薰香。

 


裝潢方面也討人喜歡。門口的三個大屁股是「三個傻瓜」最明顯的標誌,
繽紛、明亮的色系與裝飾,包括桌面與椅子的花紋,讓整體氣氛都活潑了起來。
餐廳店員幾乎都是印度人,基本上在點餐方面,中文溝通也是沒太大問題的。

 


 

↑ 「三個傻瓜」的環境燈光也非常適合拍照,隨意幫拿著菜單的友人拍都有巨星氣勢XD

菜單

 


現在的素食餐廳都越來越厲害,菜色都很多樣又精緻,讓人即便只有吃菜也不覺單調。
「三個傻瓜」菜單有分前菜、主餐、薄餅、吐司等等,而且每一類又有許多選擇,各各誘人,真的難以抉擇。

其中"吐司"其實就是三明治,雖然這次沒有點,但看網路分享看起來超級好吃!
塞滿了邪惡的牽絲起司,是下次我很想嘗試的一道。

 


 


 


↑ 香料鮮奶茶(NT$120+10%)(右)

入口是非常濃郁的香料味: 肉桂、或許帶點肉豆蔻與月桂,以及其他我們猜不出來的味道。
微微的甜度,而且還是我們要求去冰的情況下,在一個剛剛好的程度,不死甜。

↑ 芒果拉西(NT$120+10%)

印度餐廳必點芒果拉西─也就是優格。
很濃稠的口感,雖然芒果味道說不上非常鮮明,但還是會讓人一口接一口喝光光。

 


 


↑ 酪梨蔬菜沙拉(NT$240+10%)

雖然已經是在素食餐廳,但還是想點一道清爽些的料理,而且他們的沙拉真的很讚!
光是充滿質感與顏值的愛心木盤就先加分;
再來,我大概沒看過餐廳放酪梨放得這麼霸氣的,切超大塊,整盤放得滿滿的,
同時其他食材: 生菜、黃瓜、葡萄乾、堅果也給得十分大方,很特別的是還有石蓮。
全部都非常漂亮、新鮮,而且分量其實很多──重點是這一盤才兩百多元!!!
簡直划算到不行,真的非常推薦這道沙拉。

 


 


↑ 乾酪薄餅(NT$340+10%)

印度料理各式各樣的餅也是他們的特色之一。
薄餅是店員很推薦的菜色,上桌時確實很吸睛啊。
幾乎有手臂長的現烤薄餅,大到幾乎可以拿來打棒球了(誤)。

 

 


 


與以往吃過的印度餅不大一樣,「三個傻瓜」的薄餅跟台灣的可麗餅有幾分相似: 薄、口感酥脆、帶點甜味。
因為拍照的關係,我吃稍微有些濕軟了,但味道依舊很不錯。
無論是單吃或者搭配醬料與咖哩都很配。

一旁附上的分別是『紅醬』: 由番茄與為基底、辣味相對明顯,滋味鮮明;『乾酪』: 滿滿的乾酪! 我這乳酪愛好者當然最愛這個了,直接整碗吃光光也大丈夫;『香料扁豆咖哩』: 咖哩醬本身比較清淡,所以豆子的香氣特別明顯;『白醬』: 以椰奶和一些香料製作,椰香濃郁,友人超喜歡這個,完全不會辣,很適合口味清淡者或小朋友。

 

↑ 紅醬

 

↑ 香料扁豆咖哩

 

↑ 乾酪

 


↑ 印度塔麗(NT$360+10%)

這道是該店的招牌,一次就可以吃到三種口味的咖哩,
包含: 香料扁豆(與薄餅的一樣)、花椰菜馬鈴薯與蓮子豆咖哩。超適合我這種喜歡一次品嘗多樣口味、與/或有選擇困難的人。
為滿足素食者需要,店內的咖哩醬都不含蔥蒜,比起傳統印度咖哩算是口味比較清淡,
比起香料,我覺得蔬菜的滋味稍微明顯一點,味道也比較溫和不辣,卻不影響美味。

其實份量上非常豐盛,有點像是早午餐盤,還有吐司、白飯,以及各個主食都會附的小沙拉&洋芋片。
他們的洋芋片好好吃! 是波浪厚切,配著咖哩醬也很搭。
還有個很特別的是白白的那小碗,是"印度塔麗"才有的印度點心,口感很奇特,像是龍鬚糖,放在嘴裡就化了;
味道跟他們的奶茶很像: 十分濃郁的肉桂等香料味,但因為是糖果類,所以我並沒很愛....

 

 

↑ 花椰菜馬鈴薯咖哩

如果是看菜單,這一道我是不會選的,因為我既不喜歡花椰菜也不愛馬鈴薯。
但事情果然是未親身經歷前、不能妄下判斷,就像這道咖哩帶給我出乎意料的結果一樣。
食材都已經燉得入味,咖哩中還融入了馬鈴薯的澱粉甜味,而且還帶有點札實的口感──個人不愛沙沙粉粉的馬鈴薯。
算是三者之中最甜的一道咖哩,卻又比日式咖哩再多了辛香料的調味,應該是小朋友會喜歡的味道。

 

↑ 香料扁豆咖哩

 

↑ 蓮子豆咖哩

蓮子豆咖哩則是我今天最喜歡的一款咖哩,因為是最濃郁的一款(簡單來說就是口味最重的),從顏色就可以看得出來。
雖然與扁豆同為豆類咖哩,但兩者味道卻是截然不同:
扁豆偏柔和,且豆香明顯;蓮子豆沒太強烈的豆味,反而帶有強烈的辛香料味、讓咖哩更為濃郁厚重。
整體來說,「三個傻瓜」的咖哩都算不上很辣,甚至帶點甜味,與以往印度咖哩帶給我的印象頗為不同。

 


附上的吐司也很好吃,沾著咖哩更是絕佳。
米飯反而與期待有差距:使用的似乎不是印度長米,而是普通比較濕軟的白米飯...
但我總覺得吃印度咖哩,就該搭上帶點米心、嚼勁的長米才對味呀。

 


我和朋友都很意外,除了沒吃肉也可以這麼撐以外,「三個傻瓜」的餐點真的超乎我們預期的美味。
而且吃起來其實很清爽,即便是咖哩,也不會覺得油膩。
是個飽足又健康的選擇,如果不想吃太多澱粉,點個薄餅配咖哩、再加碗沙拉,很讚:)


*文中內容純屬個人想法
*本文為和餐廳合作,內容均為本人真實想法

評分: 味道 5   環境 4   服務 3   衛生 4   CP值 4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

2018-08-12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台灣菜中餐廳慶祝紀念日

用餐時間:2018. 08

 
如同「家樓下的餐廳反而未曾去過」一樣,
雖然身為台北人,但其實我對臺北還有許多未曾探索的地方,
而大稻埕便是其中一個。

活了二十幾年,來大稻埕的次數大概一隻手數得出來,
而且幾乎都是小時候與家人來採買年貨的,因此記憶對大稻埕的印象就是瓜子與麻荖。

直到前兩個月,友人A知道我長大後沒去過大稻埕時,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
馬上揪了我來個“大稻埕一日遊”,由身為台北小霸主的她免費當專業地陪,
我才知道,原來現在的迪化街、大稻埕除了歷史悠久的老店,也多了許多好逛好吃的小店與餐廳。
重新裝修過的街道,儼然是觀光客與文青者天堂。

 

 
位於迪化街中段的「鯉魚 The Carp」外觀是白磚紅瓦的騎樓老房,裡頭卻時髦而新穎。
它雖然是今年初開幕的新面孔,但其實已經是老成員了。

原來,老闆娘一家子的事業在大稻埕已紮根許久,爸爸賣酒、媽媽賣南北貨,都是「鯉魚」的左右鄰居。
「既然可以如此方便取得好材料,」老闆娘就想,「何不用家裡進的這些食材來做出美味料理,給大家品嚐呢?」
於是,以傳統台式食材與菜餚為基礎,結合一些現代飲食文化,便誕生「鯉魚」這家餐廳。

 
我們到的時間已經接近午餐尾聲,又是平日時段,街上路人遊客都不多。
然而,餐廳裡卻比想像中來得熱鬧。

照理來說,傳統台式餐廳都是下午休息的,但「鯉魚」引用西方概念推出“中式下午茶”,
簡單精緻的中式點心拼盤與飲料,加上舒適的用餐環境,所以下午也持續地吸引客人光臨。

 

 
餐廳在後門設置了綠意盎然的小院落,店內靠門口則有一排高腳座,甚至提供插座,
營造類似咖啡廳的氛圍,徹底顛覆傳統台式餐廳的形象。

 


食記

接下來,趕快進入正題:

 
▲ 鮮蝦沙拉(NT$210+10%)

四大隻新鮮、肉質飽滿的蝦子,加入蕃茄、蘑菇與生菜。

「鯉魚」沒有我們熟悉的炒青菜,而是選擇將蔬菜以較為清淡的方式呈現:沙拉、蔬菜捲,
甚至用烏魚子與沙拉搭配,算是特色之一。

 

 
▲ 和風鱈魚肝(NT$160+10%)

我超愛吃鱈魚肝,超、愛。
所以看到菜單上有這道,我毫無懸念地點了——別跟我談熱量問題!

友人R説從來沒吃過鱈魚肝,本來還不太敢嘗試。
我強力推薦說:「噢!真的超好吃,一定要試試看,吃了真的不敢吃再說。」
結果吃了之後,她整個大力稱讚,同樣臣服於鱈魚肝的魅力之下。

濃郁肥厚的鱈魚肝基本都是以涼拌來品嚐,搭配生洋蔥絲與酸甜的醬汁,
在這種熱到懷疑人生的炙夏是非常清爽的開胃菜。

 

 
▲ 香煎生干貝(NT$360+10%)

干貝不大,但是口感很不錯,軟嫩彈牙;
好吃的干貝以原味呈現最佳,肉質新鮮多汁。

 
▲ 去骨油雞(NT$160+10%)

很像沒有酒味的醉雞,外皮Q彈、雞肉軟嫩。
很好吃,只是個人覺得可以再切厚一點更好,我比較喜歡大口咬肉的紮實感。

另外一定要說的!
大家不要小瞧旁邊看似裝飾用的泡菜——人家可是不簡單!
走一個酸甜夠勁的路線,完全是我喜歡的泡菜口味!
這時候吃又特別消暑,瞬間被我們搶光光。

 

 
▲ 炙燒松阪豬(NT$190+10%)

晚來的友人S問這道是什麼(我點的),友人R説:「應該是鮑魚吧?」
???????(黑人問號)
是哪裡像鮑魚了啦到底哈哈哈哈哈。

為了避免同樣誤會,我在此說明,這是松阪豬,ok?
它是炙燒過的豬肉,謝謝大家。

可能是因為拍照,吃的時候有點涼了,
但肉質沒有因此乾硬掉,依舊保持著彈嫩中帶點嚼勁的口感,與厚薄度搭配得剛好,
同樣被秒殺的一盤。

 

 
▲ 烏魚子堅果起司(NT$180+10%)

其實,我不太愛也不太敢吃烏魚子的。

但畢竟人家是以烏魚子為招牌的餐廳,不吃一點實在有點那啥...
所以我就想,好吧,這道看起來烏魚子不多,還有我最愛的起司跟堅果,可以試試。
而且是店員很推薦的一道,說是老闆娘個人很愛的飯後茶餘零嘴。(我也想要可以霸氣把這當零嘴XDD)

不過事實證明,老闆娘果然是對的——這真的超級適合當零嘴啊啊!
有點像小孩子愛吃的起司條,但多了堅果口感與烏魚子香,
愛酒的友人S第一反應是:「天啊,這太適合下酒了吧!」
而烏魚子的存在感其實很小,就算不太吃烏魚子的我也完全能接受,可以算是烏魚子入門款。

 

 
▲ 花瓣烏魚子薯泥夾心(NT$180+10%)

這一道也是店員大力、用力推薦,店裡的招牌菜之一。
將烏魚子做成花瓣的形狀,上下兩片夾著薯泥,視覺味覺都很吸引人的一道菜。

看到烏魚子這麼大片,我其實有點“驚驚”,怕味道太重我沒辦法接受。
但結果竟然意外好吃!!!!!
原來烏魚子也可以這麼好吃!我大驚!!!!
店家自製的薯泥滋味清爽,不會太多美乃滋,也剛好平衡了烏魚子的濃郁感;
而大概是因為「鯉魚」的食材夠新鮮,吃起來也不會有我以前吃烏魚子所害怕的腥味。

這一道完全可以稱為今日最驚喜,無誤。

 

 
▲ 香辣拌麵,小辣(NT$99+10%)

自從去了大陸西安吃到扯麵,嚐過那教人永遠難忘的滋味後,
我看到“香辣”拌麵就會特別感興趣,也不需要有特別什麼料,我的重點在於“醬汁”。

所以看到「鯉魚」的菜單上有這道,我也是頗為期待。
麵一上桌,我就知道自己不會失望了。
放在我面前的拌麵,我甚至都還沒拌——坐我對面的友人R就驚訝說道:「哇!有夠香!」
將辣椒、醋、辣油、醬油等製成的獨家醬汁,香氣撲面而來直接刺激了我的唾腺,
當下拚命才忍住扔掉相機直接開吃的衝動。

 
點了小辣——根據也吃辣的店員建議。
確實是適合好好品嚐味道的辣度:顯辣而不至於蓋過香氣。平時嗜重辣者,可以點中辣。

將麵條徹底拌開,讓表面徹底裹上醬汁後的畫面更是讓人凍未條啊。
麵條不似外表看起來那般細,其實有著稍微的粗度,帶著十足的彈性與嚼勁,
且吸收湯汁的效果更是佳,只是簡單拌一下,
每一口就都能吃到麵條與香辣醬完美融合的滋味--不會先嚐到醬汁,咬下卻是白麵條的平淡--,
寫到這裡,再回想起那滋味,我又餓了......

 

 
▲ 干貝XO醬炒飯,小辣(NT$260+10%)

對很多人來說,炒飯應該是充滿幼時回憶的料理,長大後依舊很愛。
因為它簡單而美味、口味也可以依個人喜好而自由變換,而且百無禁忌。

雖然簡單,但要炒得好吃也不是那麼簡單,
首先是米,不能太軟或太硬,要鬆爽又潤口;
其次,不能太油而使人膩口,太乾則會少了香氣與口感;
再來,調味與餡料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我以前最愛就是我阿嬤的番茄醬炒飯,做得最是好吃。

而「鯉魚」的炒飯,也十分有家常模樣,只是加上裝飾的辣椒絲多幾分時髦感。
光是外貌色澤就十分吸引人,不乾不澀、沾上醬油色的米飯更是誘人;
乍看感覺水份比較多,但其實顆顆分明、中間帶著米粒的彈性。
干貝XO醬與餡料也拌炒得很均勻,每口都能吃到同等的美味,
雖然吃到最後還是有點見油,但不影響整體表現,依然是很好吃的炒飯。

 

 

 
▲ 銀耳甜湯(招待)

最後餐廳招待了我們冰冰涼涼、養顏美容的枸杞銀耳湯,
只有淡淡的甜味,加上脆口白木耳,對於吃得超飽的我們來說,是個份量剛好而完美的結尾。

說實在,今天「鯉魚」的料理表現對於我們幾人來說都是個驚喜,
原本估計也就是個一般般還不錯的中式料理吧,卻沒想到每一道菜餚的口味不但好吃、而且細膩。
而且他們的料理吃起來很舒服——我最受不了中菜的地方,就是鹽巴跟油都像不用錢一樣地加,吃完都覺得負擔很大;
但或許因為現代人飲食越講求健康,「鯉魚」在菜色設計上,盡量呈現食材原味,
烹調也幾乎以簡單、清爽為主,所以吃起來很夠味,卻不會厭膩。

我們三人當天吃完,都說:
「我完全可以帶我媽來這家」、「真的好吃欸,是我爸會喜歡的口味」、「下次帶我老公跟公婆來」.....儼然是把長輩全帶來的氣勢(笑)。
保有台式老味道,卻又更精緻,確實是家庭聚餐一個非常理想的選擇;
而餐點在份量設計上、或者推出的單人主食套餐,對於兩三人的小聚也很合適;
加上座落大稻埕,以及充滿台灣特色的菜餚,更是帶外國朋友嚐鮮的好地點。
且價格都很親民,甚至不比一些傳統中菜館貴,卻能有很好的用餐品質,
重點是食物真的很好吃!推薦給大家:)

 
用餐優惠: 試吃活動

評分: 味道 5   環境 4   服務 4   衛生 4   CP值 4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

2018-08-10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印度菜清真食品

用餐時間:2018. 07

 
雖然說現在飲食大都西化或者多少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但我真的必須講,
亞洲料理的迷人之處,比起西方飲食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許早開始,亞洲人就善用辛香料與各種動植物食材入菜,成為各種醉人料理中的精髓,進而傳播至歐洲。
就說我們台灣最熟悉與普遍的中式、日式、韓式料理,鹹甜辣與各種豐富的滋味,依舊是我們最愛的味道;又或者東南亞大大小小的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等,飲食文化特色也都非常鮮明迷人。

其中,我也非常喜歡將各種香料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印度咖哩,
只是礙於澱粉控制,現在很少吃了。
但最近發現了一間頗受好評的印度餐廳,便偕同樣喜愛印度料理的媽媽一塊去品嘗。

 

 
位於南京東路與光復北路交口(一之軒斜對面)的「阿巴得印度廚房」是由印度人經營,
老闆來自南印度,已經在台灣四年了,一口流利中文。
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從印度帶回當地的香料過來,讓台人能品嘗最道地的印度香。

老闆基本上都在廚房裡忙碌,我一直到最後、客人已經幾乎吃飽離開了,才看到他本人有機會出來露個面。
其他時間,外場都是由一名印度女生負責,中文不太利索,
所以來這邊吃飯還可以順便練英文口說(誤)(點餐明明用指的就可以了)。

 

 
↑ 比較特別的是,「阿巴得」是間"清真認證"餐廳。

清真餐廳不像素食餐廳,可以擅自在招牌上直接掛上"素(蔬)食"兩字,
要取得清真認證,除了不能有豬肉外,各種食材處理也要符合清真程序才可以。

✚ 菜單/MENU (點擊展開圖片)
清一色印度料理,從烤餅到咖哩、炒麵/飯、甚至飲品與甜點,
可以嚐盡傳統印度美食
另外,也提供素食料理,
重點是選擇不但非常多樣、賣相也十分誘人!

 

 

 

 

 
品嚐食記

接下來就是這次我們品嘗的菜色介紹。

明明才點了兩份主餐,但我們都吃到快撐死了!! XoX

 

 
▲ 印式芒果優格(NT$110)

印度有種飲料稱為"拉西 Lassi",以優格為底,其實喝起來就跟優格差不多。

芒果拉西是很基本的一款口味,淡淡的甜味香而不膩。
老闆還在裡面加了車前子,增添了QQ的口款,濃郁冰涼的味道配上香辣咖哩非常消暑解膩!
吃印度咖哩強力推薦要配上一杯"芒果拉西"!

 

 
▲ 印式玫瑰奶聖代(NT$190)

這個在印度稱為"Falooda",主要由玫瑰糖漿、玉米粉絲、牛奶加車前子做成。
老闆再加上杏仁、果乾、水果、冰淇淋,實際上出乎意料地沒有像外表那般死甜,
不過相較芒果拉西還是甜膩許多。

裏頭很特別的是那個"粉絲"。
原本以為應該是像台灣的"粉條"吧,但──並不是,吃起來就像義大利麵的味道(!),
個人是不太習慣,但我媽吃了倒覺得就像粿條,所以可以親身來見證一下。

 

 

 
▲ 帕帕餅(NT$12)

帕帕餅 (Papad) 也是印度很日常的小吃,
在餐廳常作為類似餐前麵包的角色,或者是家庭裡的零嘴。

用豆類為主的麵粉做成的薄餅,因為還加入了香料,加上烤得酥薄脆香,所以單吃就十分涮嘴。
或者可以沾上一旁隨附的醬汁——以薄荷、香菜、檸檬等食材製成,清爽的滋味特別開胃。
咬起來“帕滋帕滋”就像在吃餅乾,我當天中午本來還嚷著不大餓,結果一吃就停不下來...(掩面)。

 

 

 
▲ 原味烤餅 (NT$59)

吃印度料理怎麼能錯過沾著咖哩的烤餅呢?

有如臉盆大的烤餅,是印度很重要的主食之一。
原名Chapati有拍打之意,意指將未發酵的麵團在手中來回拍打成薄餅,再放置鍋中煎烤。

他們的烤餅比較濕軟、味道比較生一些,而我個人偏好再乾、脆點的口感,
但是撕下一片、狠狠沾上一大匙咖哩依舊是絕配。

 

 
▲ 印度長米(大,NT$70)

印度米和泰國米同樣屬於長型的香米。
我特別喜歡吃這種米,大概是因為他們特殊的香氣與口感嚼勁。

「阿巴得」特地再加入薑黃同煮,淡淡的黃色香米又增添了幾分魅力。
與日式咖哩飯不同,不易軟爛的印度米配上香氣強烈而鮮明的印度咖哩,仍舊能保有米飯本身的嚼勁與味道。

 
^印度米配上咖哩的誘惑力...

 
▲ 菠菜羊肉馬薩拉(NT$420)

主角總算登場!

所謂馬薩拉(Masala),指的是各種辛香料混合而成的調味料,可甜可鹹,用於不同料理便會有不同名稱,如 Garam masala、Chat masala 等等。

我很喜歡吃羊肉,尤其著迷於中亞、南亞地區對於羊肉的調味料裡方式,他們在處理羊肉菜餚上實在有一套。
只可惜,在台北能吃到道地、好吃的中南亞羊肉料理機會並不多。
但今天「阿巴得」的這道羊肉馬薩拉,算是有解到我的饞!
足有兩根指頭大的羊肉塊卻煮得入味不乾柴、還帶著點嚼勁,半點腥味都無。

咖哩以菠菜為底加入生薑、番茄、洋蔥、香菜等食材熬煮,甫一入口會有微微的辣,
接著是各種香料的濃郁香氣蔓延而開,最後仔細品嚐,可以聞到菠菜那獨特的氣味。

 

 
▲ 印式風味牛肉咖哩(NT$320)

如果同樣有點一道菠菜咖哩+一道紅咖哩,建議紅咖哩後吃。

少了菠菜做緩衝,紅咖哩的味道更為鮮明,無論是辣味或甜味,
也可能是因為融入了牛肉的湯汁,整體帶給味蕾強烈的衝擊,
讓我們都一致大讚這咖哩醬底,又是配印度米又是配烤餅,整碗幾乎被吃得乾乾淨淨。

因為咖哩太過驚艷,都差點忘記提牛肉(笑)。
牛肉與羊肉的表現同樣優秀,軟而不爛、Q彈入味。

別瞧他們咖哩看似小小一碗,其實肉的份量給得還不少,
再加上滿滿的咖哩醬、米飯、烤餅,一個人點一套餐絕對夠你撐!

 
「阿巴得」距離捷運站不遠,卻又不是在鬧區,平日用餐盒是、假日也不用排隊人擠人!
而若是開車前往,餐廳對面就有停車場。
吃完可以到IKEA或東區晃晃,好不愜意。

——重點是,這裡有很好吃的印度咖哩!*文中內容純屬個人想法
用餐優惠: 試吃活動

評分: 味道 4   環境 2   服務 2   衛生 3   CP值 4

推薦此食記

1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

2018-08-08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日本菜壽司/生魚片日式燒肉

用餐時間:2018. 08

 


相信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愛吃生魚片、壽司,
尤其像是現在炎炎夏日的季節,真的是特別適合品嚐日式生魚片料理啊!

正好,這時朋友向我推薦了一間信義區新的日本料理,離我很近,於是我二話不說手刀前往。

 


「淀殿」於8/5剛正式開幕,店址在四四南村的對面,離101/世貿非常近,
特別選了這個位址,座落辦公大樓與住宅間,一個在這帶周圍特別低調與幽靜的地點,
若沒有特別注意,可能就不小心錯過了,有種大隱隱於市之感。

「淀殿」外觀簡單俐落,走進店裡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桌面與吧檯全用大塊原木砌成,沈穩而霸氣,溫暖光亮的色調增添了活潑感;
而桌上裝飾精緻、繁美的餐具則是吸睛焦點,其他裝潢卻一切從簡,
這種點到為止的奢華恰到好處、不教人厭膩。

而這些,全都是本職為設計師的老闆娘——Mara親自操刀設計。
即便是在寸土寸金的信義區,「淀殿」在空間上的使用依舊毫不吝嗇,
進門的接待區與玄關就佔了近1/4的店面,
再來先是看到最主要的板前座位(吧台),剩下的空間只放了兩張桌,
讓每一個用餐客人都可以愜意而舒適的用餐。

 

 


我一入座,注意力全被面前的餐具拉走了:
從盤子、筷架、茶杯甚至到濕巾盤,無一不漂亮與迷人。
包括眼前的有田燒——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或者一會兒餐點所使用的餐盤,
全都是Mara與她丈夫,夫妻倆親自從日本搜羅、選購回來的。

 


說到「淀殿」這個名字,其實有個很浪漫的來源:

可以看到店的Logo是像朵花的造型(上圖),這個,其實是豐臣秀吉的家紋,稱作「五七桐紋」。
有在看大河劇的人應該知道,豐臣秀吉有一妻子叫做“茶茶”。
雖然秀吉有權有勢,卻一直無子嗣,直到茶茶替他誕下第一個兒子。
開心不得了的秀吉直接送了一座“淀城”給茶茶,而茶茶則稱為“淀夫人”,或者「淀殿」。

講到這裡,我看著Mara圓滾滾的肚子就明白了——
在日本經營餐旅企業的Mara老公,欣喜於自己要當爸爸的消息,便將這間店送給了老婆,
並冠上「淀殿」一名。

8/5是「淀殿」的正式開幕日,而Mara肚裡寶寶的預產期也才晚個一小段日子,
彷彿同時孕育了兩個孩子。
我看著挺著十月大肚子的Mara還要在店裡走來走去、忙著招呼客人,
簡直太佩服了,難怪她開玩笑說:「一開始覺得是個浪漫愛情故事,但發現忙得這麼累之後,只覺得是個鬼故事!」

說到日本料理,肯定少不了酒的。

「淀殿」裡包括各式各樣的高檔清酒、燒酒,甚至還有日本現在火紅的“清酒之王”——十四代清酒系列。
當天老闆娘Mara也跟我分享了一支非常特別的燒酒,文章稍後有做介紹。

而壽司料理最重要的角色肯定是師傅了。

「淀殿」主要是擁有三十多年資歷的日籍師傅——森田 先生領軍。
不過當天剛好他不在,是由同樣有十幾年經驗的林師傅、張師傅替客人服務。
個人以為,來到壽司店,若是人數允許,就要坐在板前,
不但能吃到最新鮮美味的刺身,也可以欣賞師傅們的廚藝、並隨時向他們發問聊天。

✚ 菜單 MENU
目前晚餐有NT$2880 與 NT$3880 兩個價位的套餐,
中午的商業套餐只要NT$880 ,C/P值簡直太高!
食材都會因季節而更換,另外也可以事先預訂無菜單料理
師傅便會以當天現有食材做搭配出菜:

食記
接下來就是眾所期待的料理時間了!

我今天的菜單全權交由師傅們搭配,總共包含:
前菜 X1 、刺身 X5、握壽司 X8、燒物 X1、蒸物 X1 、湯品 X1、主食 X1、水果 X1、以及2款酒。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N(無限循環)之澎湃,而且道道的美味都教人驚艷,
即便最後我根本已經飽到天靈蓋,還是捨不得放過任何一粒米一點肉哪。

 
吃壽司料理,一開始師傅都會先替客人放上三大基本漬物: 薑片、大根、黃瓜,以及山葵 (哇沙比)。

漬物可以起到清口的作用,在兩道料理間吃上一點甜薑與大根,更能好好品嘗下一道刺身的美味,若是沒了,師父也隨時會再補上。
各間日料的漬物也各有不同,有些很鹹、有些則偏酸或甜。
「淀殿」的甜薑與大根則恰好是我喜歡的味道,不會鹹、而甜與酸度比例拿捏得剛好,
嘗過海鮮之後再入口,也不會過於刺激。
雖然只是配菜,但我實在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讓師傅又重新替我添了好幾次 : P。

山葵則少不了搭配鯊魚皮板,磨出來的新鮮山葵最細緻綿密。
平常我們在吃壽司,因為大都是化學芥末,只被作為增添一點辛辣的配角;
但若是能嘗到新鮮現磨的山葵,其香氣與溫和的辣度能替整道料理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 氣泡酒

於晚餐時段來「淀墊」用餐,店家都會招待Prosecco氣泡酒,是義大利很歡迎的餐前酒。
酒精濃度較低,清甜而淡雅的滋味十分好入口。不但開胃,配上海鮮料理更是絕佳。

 

▲ 前菜 ─ 北海道螺貝佐醋味噌

首先白身肉佐上酸甜的醋味噌、還有螺肉富有嚼勁的口感,為接下來的主戲做了個清爽怡人的開場。

 

▲ 刺身 ─ 五色雲丹海膽

第二道馬上來了個重頭戲,愛吃海膽的朋友看到這幾盤端上桌,肯定口水都要滴下來了。

台灣人喜愛吃生魚片、壽司的非常多,其中愛海膽的人也不在少數。
於是老闆娘 Mara 決定讓海膽愛好者一次吃到爽!
不但足足五種日本直送的海膽,在份量上也毫不手軟,每一種都直接給上好幾口,
真的是奢侈到教人傻眼,這般五種願望一次滿足的海膽盛宴,也只有在「淀墊」才吃得到了。

五色雲丹海膽分別是白海膽一款、赤海膽與馬糞海膽各兩款。
每年六~九月是捕海膽的季節,所以現在正好是吃海膽的好時機。

「淀墊」裡的所有海鮮食材,都是他們位於日本公司的人員親自到東京築地市場採購,
所以可以拿到第一手最好、最新鮮的漁獲,每個禮拜三次,直接從築地直送到台北「淀墊」。
北海道白海膽

我本身說不上特別愛吃海膽,畢竟若是不夠新鮮的就會有腥味,
所以只有在吃高級日本料理時,能吃到非常新鮮好吃的海膽時才會吃。

從最左邊吃起。
五種海膽每一款在口感、香氣、味道上都有些許不同,
但共通點是新鮮甜美、完全無腥味,
像鵝肝醬般濃郁的肉質,入口後在嘴裡直接化開來。
其中白海膽顏色較淡,是五者中最淡雅溫和的一種,也可以當成入門款,
底下搭配山藥泥,口感細膩。

 

▲ 赤海膽

和白海膽一對比,赤海膽明顯濃郁、還可以嘗得到當中的甘甜。
右上又比右下的口感、香甜度上更豐厚些,是前四種中我最喜歡的一種。

 

▲ 馬糞海膽

然後是味道最具衝擊的馬糞海膽,質地與香氣彷彿蛋奶醬一般,濃郁而厚重。
舀上一小匙,放入嘴裡仔細品嘗,香氣在口中蔓延開來的奢侈感。

 

▲ 紫蘇馬糞海膽

海膽搭上炸紫蘇,也是日式料理中很經典的一個吃法。

因為紫蘇味道強烈,所以這一個建議放在最後品嚐。
上述四種嚐遍海膽原本的滋味後,這個搭上紫蘇是完全不同的驚艷感,
入口後有種「唔喔!」的感覺,就像日本美食節目主持人吃下第一口美食,當下眼睛睜大、身體突然後仰的反應,
真的完全想不到這個組合會如此搭嘎!

紫蘇葉微炸過後,依然掩蓋不了其獨特而清爽的香氣,剛好平衡濃厚的海膽質地,瞬間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非常美味。

 

▲ 水針魚

接著是清爽的白肉魚,肉質富有彈性。上頭佐以柚子胡椒來提點出滋味。

吃板前壽司料理的迷人之處,不只在於品嚐美食而已,
還有師傅們在整個過程、以及巧手呈現的每道料理,
都彷彿在欣賞一件藝術作品,同時滿足許多感官的享受。

 
▲ 九州白魽

同樣身為白肉魚,白魽魚的油脂豐富許多。
可以清楚感受綿密的油花在舌頭上暈染開來、香氣再蔓延到鼻腔,久久不散。

能有如此香氣,都是因為經過了熟成。
所有生魚片都必須有這過程,而非像電視上那樣、現撈現殺現做生魚片最好吃——非也。
若沒有經過熟成,冰冷的魚肉會過於僵硬,油花也尚未軟化,
因此就像在嚼橡皮筋一樣、也毫無香氣。
只有經過適當熟成,生魚片才能綻放出最佳的口感與香味。
時間因魚而異,大致來說,白肉魚至少一天、紅肉魚則至少三天。

 

▲ 北海道太刀魚

日本的太刀魚就是我們所說的白帶魚,體表是一層漂亮的銀色,加上身形狀似日本“太刀”而得其名。
與水針魚都屬於脂肪較少的白肉魚,所以吃起來有點像,但太刀又再多了些彈韌。

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反而是上面的佐料——茗荷,是日本很喜愛用的香料。
是一種薑,但是有我們熟悉的薑香、卻沒有薑辣,搭配味淡的白身魚剛好。

 
▲ 鰤魚

又稱青魽。
“魽”字輩家族的魚(青/紅/白魽),雖然都屬於不同家族的魚種,
但共同點就是油脂香氣迷人。

師傅給了足足有2cm厚的切片,將表面稍微炙燒,更能感受油花的美味,
同時仍能充分嚐到中間鮮美軟嫩的部分。
綴以自釀醋與大蔥,使整體味道更為清爽。

 

▲ 北寄貝

接下來,進入握壽司的部分。

醋飯使用新瀉的越光米,拌煮至軟綿又顆粒分明的程度;不會嚼起來費勁,而影響對於刺身的品嚐。
而酸調整在比較溫和的範圍,與甘味兼具,是很不錯的醋飯。

本人實在對於蚌殼類(干貝除外)興致不太高,
但的確不能否認「淀殿」食材的優秀表現,
貝類肉質彈牙,卻半絲不帶老韌,輕輕一咬即斷,新鮮度立現。

 

▲ 梭子魚

吃板前壽司另一個有趣的點是,可以認識一些從所未聞的魚,或者,重新恍悟某些魚竟然可以如此好吃。

像我的記憶中,對梭子魚是沒什麼印象的,但從今晚之後,我肯定會記得這傢伙做成炙燒生魚片有夠厲害!
——還是其實是炙燒的威力無窮?到底有什麼生魚片做成炙燒是不好吃的嗎?我碰到炙燒就凍未條了。
但確實也要魚肉本身的油脂香氣足夠,經過炙燒才有辦法帶出如此誘人的滋味。

 

▲ 大干貝

大家對於干貝刺身的印象是什麼?
我以前認為軟嫩、像枕頭一般的口感是最好吃的了。
卻沒想到原來還會有這樣的干貝——軟嫩中帶點脆脆的口感,
輕輕咬下不是牙齒陷入肉裡的感覺,而是直接咬開的爽俐感!
非常特別。
肉質細緻、甜美,令人印象深刻。

 

▲河豚鰭燒酒

用餐差不多進行到一半,老闆娘 Mara 端出了這杯酒。
酒杯也是專用的,上面寫著河豚鰭“ひれ”。

她先將蓋子打開,拿出打火機稍微將表面點火,
將一些腥味與酒精揮發,再蓋上蓋子悶一會兒。

再開蓋,香味直衝腦門,除了酒香還多了其他香味在裡頭...
看到酒杯底部有幾片黑黑的東西,竟然是——河豚鰭!
我原本以為“河豚鰭”單純只是酒名,沒想到竟是將真的將烤過的河豚鰭浸泡燒酒!

所以剛剛的那個香味,便是烤魚的油脂香,味道強烈,非常特別與讓人難忘。
沒想到,我還未曾有機會吃過河豚,卻先得以品嚐難得一見的河豚鰭燒酒。
Mara說她在日本吃河豚時,每每都要配個三杯才過癮呢。

 


 

▲ 日本牡丹蝦

回到壽司。

再過來是晶營粉嫩的的牡丹蝦,飽滿的蝦肉十分Q彈鮮美。

 
▲ 鮪魚中腹

是鮪魚腹!尖叫吧孩子們!
不是我浮誇,但每次看到鮪魚肚或者和牛肉那細緻的油花紋理時,
都會覺得美得不像食物。
再接著想像那油花融化於舌尖的感覺,就暈了。

林師傅、或者之前遇過別的日料師父,都表示他們比較偏好中腹;
赤肉的話,少了肥美油花;而大腹又會過於油膩——而中腹的油花比例是最剛好的。
看看上面那油花!看到沒!誰能抵抗!
經過五天的熟成,魚肉入口即化,
真的是含在嘴裡就能感受到它在舌頭上化開,極致鮮美的滋味讓人捨不得吞下。

 

▲ 鯖魚

鯖魚本身油脂其實很豐富,以生魚片呈現更將之完整鎖在肉中,
保留著鯖魚獨特的香氣,少了燒烤鯖魚可能會有的乾澀。

用昆布、醋醃漬過後,肉質非常軟嫩;微鹹中帶一點點的酸,更不易膩口。

 

▲ 沙丁魚

沙丁魚,常常聽到、在水族館也常常看到(擠成一大群繞圈圈那個),但我卻幾乎沒吃過(至少沒印象)。
存在如此頻繁而平凡的魚種,估計味道也是平平凡凡吧——我這麼以為。

但是我錯了!!沙丁魚我對不起你!!!(跪)
同屬油脂豐富的沙丁魚,炙燒後呈現微熟微融的狀態,部分被米飯所吸收,
伴著細嫩的肉質,好吃到我甚至捨不得停嘴、只能拚命點頭向師傅表達我的激動。

 

▲ 穴子魚/星鰻

其實從一開始用餐到此階段,我都偷偷在瞄有沒有穴子魚的蹤跡...我的最愛啊!
所以當師傅終於端上它的時候,我簡直心花怒放——原來是壓軸來著!!! 很可以!

土用丑日剛過不久,夏天正好是吃鰻魚的季節,
所以現在「淀殿」於商業午餐也推出季節限定的鰻魚飯!

雖然這是星鰻/穴子魚,但我依舊很愛。
塗上蒲燒醬後烤熟,可惜只有小小一塊,完全意猶未盡啊...

 

▲ 蒸物——胡麻豆腐

像個寶盒一樣的碗缽(下圖),輕輕掀開蓋子,裡面是塊看似普通的豆腐。
本來沒有太多期待,結果咬下一口——我又錯了啊啊啊(掩面)!

這深藏不露的長方體是「淀殿」自製的“胡麻豆腐”。
和入白芝麻做出來的豆腐,吃起來Q彈Q彈,還有點“麻吉”的ㄉㄨㄞ ㄉㄨㄞ感,
所以雖然是鹹的料理,卻有種在吃點心的感覺。
芝麻的香氣也非常濃郁,吃完還想要多來幾塊:P。

 

▲ 燒物——紅喉

烤紅喉相比之下就比較普通。(可能也因為我太飽)
肉質瘦,沒有再另外作調味。
依林師傅說,日本通常是將鹽巴抹在魚鰭上一起烤,吃的時候再直接沾取;
但為了配合台人習慣,所以是將鹽巴另外附上。

 

▲ 主食——松露野菇飯糰

本身沒有多餘的調味,只有裡頭包著的野菇散發的淡淡香氣,
而將焦點放在上方的大片松露上;
表皮烤得金黃微脆,樸實簡單的滋味。

 

▲ 吸物——蜆味噌湯

味噌湯的鹹度剛好,畢竟來到尾聲,已經吃不下太厚重的料理;
蜆仔給得很多,營養滋補的一碗湯。

 果物—— 火龍果&奇異果

吃到這裡,我真的已經飽到呼吸困難(誤)。
但真的是道道精彩美味,師傅上菜的速度、也依客人用餐節奏掌握得恰到好處。
很棒、也很開心的用餐體驗,決定下次來試試他們C/P值超高的商業午餐:)

*文中內容純屬個人想法
用餐優惠: 試吃活動

評分: 味道 5   環境 5   服務 4   衛生 5   CP值 4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

2018-07-16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廣東菜/港式咖啡廳(店)複合式餐飲輕食甜點/蛋糕喝飲聊天

用餐時間:2018. 07

 


說到港式料理,你會想到什麼?
不外乎是港式飲茶、大排檔吧。
就像很多觀光客對台灣料理的印象就以牛肉麵為代表一樣。
(延伸閱讀:牛莊園牛肉麵- 豪華雪花牛X 超清甜蔬果湯頭)

但如果問我們自己,最經典的台灣味是什麼,
很多人其實是想到自己家人煮的家庭料理吧。

而對於香港人來說,道理是一樣的。

 


在仁愛路與安和路附近的巷子裡,佇立著這麼一家餐館。
門面不大、低調不鋪張,也沒有某米其林港式飲茶那種排隊人潮,但裡面卻藏著讓人驚艷的道地港式美味。

 


這家餐館,是由兩位香港人在四年前開的。

老闆原先是名攝影記者,走進店裡就可以看見牆上掛滿了他的攝影作品,甚至還幫金城武、張學友“年輕時”拍過照!
闆娘指著老闆的攝影認證給我看:「妳看,他拿到這證書的時候妳才剛出生呢!」
他們以前每個月得跑台北兩次來做攝影交流會,
但有時候會訂不到場地、而且一堆貴重攝影器材每次搬來搬去實在累人、再加上交通住宿支出的衡量下,
兩人決定乾脆搬來臺北吧!

但沒有任何餐飲背景的老闆怎麼會決定在異地開餐廳呢?
「愛吃嘛!」老闆自己笑說,「但是要做菜嘛,不只要愛吃,還要會吃!我之前攝影的時候常常世界到處跑,吃過很多。吃多了,漸漸就知道一道料理裡面,是加了什麼做出來的。而且我媽媽很會做菜!從小看著她做,也是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一些吧。」

 

 


店裡佈置真的就像自家廚房一樣,微波爐、烤箱、煮飯電鍋、以及各種餐具,
都有種親切感(笑)。

 


裡頭還有個小房間,地板上、牆上滿滿的格子裡都是老闆的攝影經歷,
只可惜當天沒來得及和老闆多討教討教專業學問。

 

 

▲ 除了菜單,每桌上還會放著一本小冊子。
裡頭除了也有一些餐點介紹,最主要的還是有老闆他們的理念、以及介紹所謂香港的文化、養身到底是什麼?

▼ 菜單/MENU

 


 


▲ 氣泡莓果汁
因為我們四個人,老闆特製了超大杯給我們。

我平常不喝飲料,因為一般都加好多糖;
但這一杯根本為愛美又怕胖的女孩們設計的!
裏頭真的就只有“新鮮現打莓果”+“氣泡水”,完全無糖!
莓果本身酸甜的滋味很適合夏日氣氛,而且又養顏美容,超棒<3

 


▲ 義式香草挪威鮭魚

我們今天的料理全權交由老闆設計,正所謂——無菜單料理。
無菜單料理現在在台灣也十分流行,但大部分都是以上千元的高檔餐廳為主流。
「雖說是無菜單,但其實只是沒把那張紙拿出來給客人看而已,在廚房裡,大多菜單也還是設計好的。」我聽老闆這麼一說,想了想:也的確有道理。「對我來說,無菜單料理就是媽媽每天上市場買菜,然後端上桌的——那就是無菜單料理啦!」
所以,在「徠一咖啡」,可以不時吃到不同菜色變化,就看老闆當天到市場上挑了些什麼新鮮貨而定了。

第一道就來了道豪華的:鮭魚!
外表雖然看起來有點焦的部分,但裡面非常嫩,
還帶著點粉嫩的半熟程度,因此肉質非常多汁軟嫩,一點都不乾柴,
所有人都大呼好吃,才開頭就如此驚豔。

啊那旁邊的那一條條是什麼?
我們有人猜茄子,問老闆娘她卻賣了關子:「你們吃吃看。」
原來是香蕉!因為現在盛產香蕉,老闆就突發其想把它加進來了。

 


 


▲ 香煎雞腿佐芒果醬

友人E就說,既然是把當季水果入菜,那該不會有芒果吧。
結果...闆娘接著馬上端出了一盤滿滿的芒果,哈哈哈!

當然不是單純芒果,而是搭上迷迭香煎雞腿。
以前頂多也只吃過冷盤會用芒果的、而且通常是以甜味為基底的料理;
但用在熱菜鹹菜裡頭,還真的是頭一次見到。
我們都很好奇的嚐了一口:「真的是熱呼呼的芒果!」



老闆特地選用金煌芒果(他大力聲明不能用愛文),所以甜味很低,不會吃起來很奇怪。
而且其實雞腿本身也沒什麼芒果味啦,但是這樣的組合挺有趣。
不忘說一下,他們的煎雞腿也是很好吃,香而軟嫩。

 
​ ​

 

▲ 蘆筍松阪豬(NT$398+10%)

友人S在看菜單時才說想吃炒松阪豬,結果真的來了!
不知道是老闆有聽到還是兩人心有靈犀(笑)。

但這道確實也是「徠一」的人氣料理。
一般都是把松阪豬切薄片,但老闆卻將之切成有指頭粗的長條狀,
卻依然超彈牙鮮嫩,咬在嘴裡可以鮮明品嘗到松阪豬肉那特有的、帶點煙燻的香氣。
而另外一個主角:蘆筍也不遑多讓。蘆筍最怕就是太老、和咬不斷的纖維,
但這道蘆筍不但炒得鮮綠油亮、而且多汁脆嫩,替整道料理增添了清爽的口感。



 


▲ 清燉16盎司安格斯蘿蔔牛腩湯麵(NT$598+10%)

來了來了!我今天最期待的就是這道。
天知道我真的超愛吃燉牛肉!何況,香港還有很有名的牛腩店,
讓我超級期待這個能嚐到香港人親手燉煮的牛腩的機會。

「徠一」的料理雖然都看似是尋常的家庭料理,但道道都講求細節與用心:
老闆特別講求新鮮,除了食材都是自己去市場挑新鮮的;
或像是這鍋牛腩(下圖),從早上到現在已燉了四個小時,一天就只有十份;
還有料理上面的蔥花,都是要用才現切,這麼一來不但新鮮、也衛生許多。

 

 
​ ​

已經燉得軟爛的牛腩,筷子輕輕一撥、就可以把肉分開,
連著一點肥肉的部分,放在嘴裡就化了,
連同旁邊的白蘿蔔都非常入味,湯汁裡充盈著滷包與牛肉的香氣,
雖然燉煮牛肉的湯都難以避免油了些,但與料搭在一塊兒,真的非常好吃。

 
​ ​

 


旁邊附上一碗撈麵。

我很喜歡吃港式麵條,比如港式雲吞麵、炒麵會吃到的那種,也包括「徠一」的這碗麵,特別有嚼勁。
老闆娘拿出他們用的麵條給我們看,是他們特地從香港帶來的“蝦子麵”。
原來,因為這蝦子麵是用蝦卵做的蛋麵,蛋白質比例較多,所以煮了較不容易爛掉。

如果到「徠一」來,一定要嚐嚐牛腩加上撈麵的美味。

 

 
​ ​

 

▲ 港式老火煲湯

大夥兒都已經漸漸飽的時候,老闆娘又突然拿了一小碗湯過來:「這是另外一種湯,港式的煲湯!你們嚐嚐!」
哇,我聽了兩眼放光——大家都知道香港的煲湯那是最有名的。

相對牛腩湯,這碗就清淡許多,卻是非常非常的香,
可以從底部撈起的薏仁及中藥材知道所以然,
湯頭裡溶入了各種食材的精華,非常滋補暖胃。

 


▲ 重量級16盎司安格斯牛肋條炒飯+冰滴咖啡(NT$598+10%)

看文字“重量級”、“16盎司“實在沒太大感覺,
但等到這盤被端上桌——超級有真實感啊!!!!!
這可不是一人份的鐵盤而已,而是像家裏炒菜鍋那麼大的鐵盤!
如果只有兩個人,點一盤這就飽了。

 


16 盎司——講盎司可能有人跟我一樣會沒fu,16盎司足足有450公克!
已經可以稱為三人份了,只是因為盤子太大所以看不出有那麼多。
與燉牛腩的軟嫩不同,牛肋條多了煎烤的嚼勁與香氣,
油脂同樣豐富,所以一定要趁熱吃!

搭上老闆的鐵板炒飯,沒有額外餡料,只有白飯、或許加了些大蒜,
你如果因其外貌普普通通就小看它的話,就大錯特錯了!
硬度剛好的米飯,與牛肋流出的湯汁、油脂一塊兒拌炒,
再放上鐵盤,底部因為鐵板熱度燒出鍋巴的脆感——
啊嘶!“驚為天人”,只能這麼形容。

中間再放上一顆半熟的荷包蛋,流淌的蛋黃沾上牛肉與炒飯,
銷魂哪、銷魂美味啊看倌們!(右手掌背拍左手掌心)

 

 

▲ 冰滴咖啡

話說,牛排炒飯為什麼會搭上一杯冰滴咖啡,我也是不明白哈哈。

問了老闆娘這是香港人習慣嗎?
她也說沒有,但香港人吃飯一定會有湯。

苦比較重,像是深焙的程度,不過不會澀。
因為我現在幾乎都喝淺焙的,所以有些不習慣這苦味,
不過因為是冰的,沖淡了一點味道。

​ ​

 

▲ 港式手工蛋塔(NT$48+10%/2個)

非常可愛討喜的迷你蛋塔,重點是現烤的!
外酥內軟,不會太甜,份量剛好,完美結局。👌

強烈推薦,喜歡牛肉、港式料理、家庭料理,或者只要是個愛美食的吃貨,
都要來「徠一咖啡」常常最樸實而真實的好料理。


店家資訊

 
 ​

*文中內容純屬個人想法
*本文為邀約體驗活動邀約,內容均為真實想法
用餐優惠: 試吃活動

評分: 味道 5   環境 4   服務 5   衛生 5   CP值 5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