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6-04-09
45 views
微涼的平日下午,和朋友在台北東區逛街閒晃,逛累了想找個地方休憩吃些甜點,於是來到明曜百貨後巷的MR.PAPA WAFFLE&CAFE 比利時鬆餅專賣店。★ 原文出處:http://yuuka0414.pixnet.net/blog/post/206694205MR.PAPA WAFFLE&CAFE 比利時鬆餅專賣店非常顯眼,轉進UNIQLO明曜店和Forever 21間的巷子,就能看到外頭這幾座露天咖啡座,這日微涼的天氣還蠻舒服的,不少人選擇外頭的座位。星期一到星期三有咖啡8折的促銷活動。以紅色鐵櫃屋隔出廚房與座位區,特別喜歡那上頭寫的:「NO WI-FI, TALK TO EACH OTHER」,是啊,像這樣的午後時光,和對座的人一起好好講話、喝杯咖啡、享受甜點,才是最合時宜的事。手寫的溫度在大黑板上述說著關於MR.PAPA WAFFLE&CAFE的故事。是的,這幾張照片就把店內走完一圈了,不大的店內座位數並不多,發現不少人都會選擇外頭的露天咖啡座,就當我們猶豫不決要坐哪時,外頭座位就被坐滿了。簡單的兩面menu,一面以飲品為主,除了咖啡也有茶類可以選擇;另一面則是比利時列日鬆餅,
★ 原文出處:http://yuuka0414.pixnet.net/blog/post/206694205 MR.PAPA WAFFLE&CAFE 比利時鬆餅專賣店非常顯眼,轉進UNIQLO明曜店和Forever 21間的巷子,就能看到外頭這幾座露天咖啡座,這日微涼的天氣還蠻舒服的,不少人選擇外頭的座位。 星期一到星期三有咖啡8折的促銷活動。 以紅色鐵櫃屋隔出廚房與座位區,特別喜歡那上頭寫的:「NO WI-FI, TALK TO EACH OTHER」,是啊,像這樣的午後時光,和對座的人一起好好講話、喝杯咖啡、享受甜點,才是最合時宜的事。 手寫的溫度在大黑板上述說著關於MR.PAPA WAFFLE&CAFE的故事。 是的,這幾張照片就把店內走完一圈了,不大的店內座位數並不多,發現不少人都會選擇外頭的露天咖啡座,就當我們猶豫不決要坐哪時,外頭座位就被坐滿了。 簡單的兩面menu,一面以飲品為主,除了咖啡也有茶類可以選擇;另一面則是比利時列日鬆餅,12種不同口味的鬆餅都有照片可以參考。 在店員的推薦下,點了黑糖拿鐵與比利時奶酪咖啡。 黑糖拿鐵(NTD 90)
上頭一層厚厚的黑糖奶泡看起來很誘人,這杯是朋友的,上桌時喝了一小口,不會過甜的黑糖與滑順的拿鐵非常搭。 比利時奶酪拿鐵(NTD 90)
我和朋友一致認為這杯超好喝!上頭微鹹的奶泡與咖啡一起入口,有些像奶蓋茶那樣的口感,微鹹微苦微甜的口味搭配甜點正好。 心動草莓冰淇淋鬆餅(NTD 150)
明明天氣有些涼,但誰能抵擋得了草莓的魅力呢?現烤的比利時鬆餅與草莓冰淇淋一起入口,冰冰熱熱的口感,我想很多女生吃鬆餅就是喜歡這樣的搭配吧。這天吃的草莓比較甜沒有酸味,淋了煉乳再沾上方的鮮奶油,無論是這樣單獨吃或跟鬆餅一起,都非常美味可口。 法式檸檬塔鬆餅(NTD 100)
喜歡檸檬塔的朋友還沒開口,我就猜她一定會點這道,對檸檬塔一向沒特別喜惡的我,這天點的三款鬆餅反而最愛這個。滑順的檸檬奶油散發天然的檸檬香氣,外頭有些檸檬塔味道有些酸過頭,甚至酸到有些不自然,MR.PAPA完全沒有這個問題,酸甜比例調配的很好,即使不嗜酸的人也能輕鬆享用,若嫌不夠酸就自己動手擠一下上頭那片檸檬吧。 焦糖蘋果派鬆餅(NTD 100)
一直覺得蘋果派是道很適合秋天的甜點,滿滿的鮮奶油與鬆餅間,放著以焦糖烹煮過的蘋果,最上方再淋上焦糖醬與些許肉桂粉,蘋果派的口味卻是不同的口感,喜歡蘋果派的人別錯過這道。
MR.PAPA WAFFLE&CAFE很貼心,鬆餅送上桌時已經先切好四等份,很適合跟我們一樣,點個幾份不同口味的鬆餅一起分享,這天點的三款都不會太甜,這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雖然愛吃甜食卻偏偏又怕過甜,這樣的份量和價位,即使自己一個人來吃也很適合。 如果想在家就能吃到香甜鬆餅,也可以直接外帶一盒6入裝的經典原味鬆餅。 最後我們也帶了一盒對分。 還有些微熱的鬆餅打開後就能聞到香氣,一旁還有附L型的小紙袋,方便吃的時候使用。 袋子是可愛的點點,身為點點控好喜歡這個外袋啊!(完全放錯重點) 離開時才發現角落有這一小面的愛情鎖,沒辦法和情人到N首爾塔,那就拉他的手來這鎖上愛情鎖吧。 有特別問老闆回家後要怎麼加熱,老闆說千萬不能在鬆餅上灑水,從冷藏取出後直接烤箱烤個3~5分鐘就可以了,在家裡嘴饞這樣直接熱熱吃就很滿足。
MR.PAPA WAFFLE&CAFE 比利時鬆餅專賣店
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70巷5弄22號(忠孝敦化站三號出口)
電話:02 2771-1616
營業時間:11:00 AM - 22:00 PM
★ 原文出處:http://yuuka0414.pixnet.net/blog/post/206694205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