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0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 請與餐廳確認詳情
食記 (2)
堪稱台南最難吃到的米糕就屬「糯夫米糕」!最早期騎腳踏車定點賣米糕,因為米糕其特色香氣和老闆個人特色爆紅,熱血也買了好幾次,對於米糕獨特的風味及香氣印象深刻,但這次再次來吃真的也隔了好幾年,而且這次來吃就已經不是騎腳踏車販售了,但這次再次來吃真的也隔了好幾年,而且目前已經不騎腳踏車販售了,而是在糯夫籌備已久的店面來販售,一天只賣3.5小時,而且數量有限,賣完就沒有囉!想吃記得要趁早來排隊,外縣市朋友也可以網路宅配喔。糯夫的店面藏身於台南中西區府前路的巷弄內,店面是一棟老宅,前身是一間咖啡館,一旁的鄰居則是八吉境下太子開基昆沙宮。營業時間是中午12點開始,但千萬別太晚來,因為太晚真的會排到很長會等很久!像我們大約是11點半抵達,運氣還不錯前面不到10人,所以第一輪就可以進去店內享用。「糯夫米糕」開設在一間空間非常宅小的老宅內,一樓經過改建後設置成料理台,以原有的洗石子打造成爐台,一旁的木櫃也還原當年阿嬤年代的模樣,打開櫥窗便可看到老闆製作料理的畫面~而台前特別設計了戶外座位區,直接拉起鐵椅板凳,坐在小吧檯前用餐,特別有氛圍~除了週一、二公休外,均有營業,但每日數量有限售完為主~店內除了有一樓的戶外區,二樓也開放用餐,但因為老宅空間非常狹窄,因此採分批進入用餐~二樓的用餐空間真的不大,一個木質圓桌以及特別設計面向牆壁的長排座位區,因為疫情的關係調整了座位區動線,因此目前只能容納9人,由於人手不足,後排設計了一個小DIY 回收區,用餐後需自行將餐具回收~倚靠二樓窗前的圓桌椅,從這裡可眺望樓下的街景,以及一旁宮廟,抓緊機會補抓到幾張空景,畫面別有一翻味道~糯夫米糕 $70麻油豬軟骨肉米糕~吃一口你會發現和以往在外面吃到的口感不同,有種濃濃的酒香,入口軟帶有微微濕潤,咀嚼在嘴裡是緩緩的麻油尾韻,搭配上扁炒過的軟骨肉,坦白說一開始還很擔心白肉太多吃不習慣,但逼出油後皮帶點軟脆,與米糕一起吃味道出奇的喜歡!而且熱血覺得糯夫的米糕越來越好吃了,因為我認真吃過了很多次,真心不騙!或許有人覺得價格貴又還好,但請不要批評,畢竟每個人吃的東西口感本就不一樣,喜好程度當然也有差,所以請少批評多支持。無魚翅羹湯 $60這次讓心愛a最期待的就是無魚刺羹湯,小時候最期待可以參加喜宴吃上一頓辦桌菜,第二道必出的羹湯是小時候眼中的人間美味~現在要在小吃攤吃到也不容易,而以白菜、香菇、筍絲等料來製作的羹湯,心愛a還一直說再外面排隊時還能隱約聞到陣陣香氣,口感微甜微鹹真的很好吃。糯夫的料理,說真的價格確實不便宜~口感也因為每個人的飲食習慣有著不同的評價,但對我們而言,這樣細緻用心的料理以及載滿著小時候回憶的麻油酒香,吃過真的讓人有著滿滿的感動。 繼續閱讀
(以上食記乃用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幾年前聽說在台南市區踩著腳踏車到處跑的流浪米糕,看起來頗年輕的老闆,端出的米糕卻是讓長輩們都頻稱讚的傳統滋味,因而吸引了許多關注;而現在,糯夫米糕停止了流浪,在八吉境下太子開基昆沙宮旁邊的老屋落腳,開設了實體店面和太子爺比鄰而居。文:甩甩20200524踩著腳踏車、飄揚的旗幟,那個看起來頗為年輕的男子,在台南市區裡四處流浪的身影,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透過社群軟體的傳播,讓我即便從未追隨過,卻從來不感陌生。約莫三、四年前聽說過台南有個騎腳踏車賣傳統米糕的帥哥老闆(笑) 每次停留的地方總會引起長長的排隊人龍,因為「糯夫」品牌名特別好記,也就這麼放在心上,追蹤粉絲專頁,不時關注著消息,想著哪次到了台南,運氣好或許能碰上。不過機會一直沒有來,倒是粉絲專頁上的發文,總能讓我來回閱讀,或許是因為老闆雨樵時常細細地分享自己遇見的故事,然後好好地感謝。記得有次看見老闆分享了一對聾啞的兄妹和一個小女孩,因為買到了最後一碗米糕而開心滿足的樣子,讓自己心裡充滿了感動。諸如此類的小故事,也讓我留下不少溫暖的印象。前些年幾次到台南,其實正好碰上了出攤的日子,不過公告的貼文裡大抵都是「運河旁」、「小屋簷」這類在地熟稔的描述字眼,外地人如我自然先行放棄。沒想到盼著盼著,總算是盼來了糯夫米糕找到了落腳處,且空間是自己一直持續關注的 本事空間製作所 承接,當然沒有任何理由錯過。於是盼到了今年三月似乎悄悄地試開了幾天,自己也趁到台南時,在店門口前探頭探腦的,看見一對情侶大膽地敲敲門詢問,看來這日是無緣,只能先留下房子的身影。爾後看見四月試營運的消息,然後才在五月再度獨自旅行時,趕了個早、心甘情願地在正中午曝曬著排起隊來。排隊時即便燥熱難耐,自己一個人倒也多了些閒暇,好好地欣賞著老屋的細節處。當初看見糯夫籌備的實體店面照片時,第一眼被吸引的,就是正門面的窗門。我看見 VOGUE 對糯夫的採訪報導,真是形容得恰到好處,這正是保留了從前人做生意半攤半店的樣貌,「推開窗仔門做生意」,讓糯夫在這幢房子裡,即便充滿新意,也仍能在這些新當中,一再地感受到舊時光的影子。順利在窗仔門前入座,一面安置隨身行李之餘,汗水早已經浸到眼瞼;此時還感受到老闆打開蒸籠盛裝米糕時,汩汩淌出的熱氣讓我真心欽佩,這可真是紮實的勞力活兒啊!抬起頭,看著老闆動作俐落地盛裝米糕,即便上衣早已被汗水浸透,仍然帶著笑意和來客們話家常;背後襯著黑色的精米桶、排列整齊的廚具;前方蒸騰的水蒸氣、搭配紅磨石子的檯面,幾乎每一個角落,都令人忍不住停留視線,覺得新奇又似曾相識。這讓我想起了之前造訪,同樣是本事空間製作所承接、台南老店翻新的 阿龍意麵,賦予了老店新的樣貌,卻仍能在當中拾得過往的熟悉。雖然糯夫是耗費時日、細細斟酌的新所,卻總流露出如同這樣的老店氛圍,這份情感,我想會隨著歲月,而在未來變得更加溫潤吧。此次無緣上二樓看看,待下回再訪時務必想上樓、感受下欣賞著廟埕風景邊吃米糕的愜意哪。--「你們剛剛來之前有先吃過東西嗎?」旁邊的情侶回吃了些早餐,我和鄰座同樣是一個人的男生同時應聲還沒,老闆笑了聲,對情侶說:「你們等一下會後悔啦,米糕真的很飽喔!」 豬軟骨麻油米糕 $70/無魚翅羹 $60 雖然是台北小孩,但或許是因著母親是嘉義人的關係,自己的口味也頗「南北混和」,許多台北人吃不慣像是南部粽、將糯米處理得軟黏的口感,我自己卻是特別喜歡。於是當米糕擺到眼前,我忍不住吞了口分泌的唾液:好香啊!熱騰的米糕飄著濃厚的酒香氣,中午前都還沒吃東西的我,立刻扒上一口。入口除了酒香,還有濃郁的麻油香氣,米糕口感正是幾乎看不見米粒形狀程度的黏稠,咀嚼起來相當飽足厚實;且在咀嚼時還可感受到薄薄的甜感,不是足以令人討論的「台南甜」(笑) 而是正好讓人可以不膩口、一口接著一口的提味。不得不特別提,我真的太喜歡豬軟骨了。在跟著米糕蒸得通透之後,每一塊豬軟骨都晶瑩剔透,入口咬下時,口中所感受到的膠質黏口感,真的太迷人了。相襯著紮實的米糕,無魚翅羹裏頭參著香菇、木耳、筍絲、白菜、肉絲等食材,吃起來同樣也很有飽足感;加上一點烏醋,順口清爽。一口米糕一口羹湯,再怎麼飽也一樣三兩下就吃光光了。或許是現在年輕人有許多其實也未曾嚐過這樣的古早滋味,吃入口可能不懂也不慣,老闆總在上桌時,仍不厭其煩地一再和大家輕輕地提醒:「上面那個不是豬皮還是肥肉喔,是豬軟骨。」或是「無魚翅羹是辦桌菜,裡面沒有真的魚翅啦。」之類云云。每一句聽起來,都是用心與貼心。看我吃到見底,老闆問了句:「有吃飽嗎?」「有點太飽了(笑)」我回。老闆說這分量其實真的很難抓,碗小小的,給少了看起來小氣;給多些,因為太有飽足感了,又常被剩下,「還是要大家吃得開心啦!」--糯夫米糕的粉絲專頁上,放著老闆雨樵牽著阿嬤的手,兩個人笑得相當開心的照片;寫著:「每個人的心中總有個味道是你無法割捨的,對我來說,就是外婆所做的傳統米糕。我常在想,如果哪天這熟悉的味道突然消失了,使我再也無法品嚐回味,大半夜醒來我一定會哭的很慘、很傷心、很難過 … … 因為它不只是一個食物的味道而已啊,它代表的就是思念,而「傳承」便成了重要的使命」。糯夫所製作的米糕,正是阿嬤的手藝所傳承下來的。要是糯夫米糕一開始是為了傳承外婆所做的傳統米糕滋味,試圖留下那不只是美味的一份思念;那麼現在人們在廟埕頂著烈日、汗流浹背,也要熱呼地吃上一口思念的這幀畫面,就會是未來最美好的回憶風景吧。 繼續閱讀
(以上食記乃用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