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Rice 主頁
  
小狐尼
我是小狐尼。
食記會員 224次成為首位寫食記會員
食記數目 食評數目 375
編輯推薦數目 編輯推薦數目 1
食記被推次數 會員推薦次數 9
人氣指數 人氣指數 613
討論區留言 留言數目 1
上傳照片 上傳照片 5321
上傳影片 上傳影片 0
我的推薦食記 我推薦的食記 0
我的餐廳 我的餐廳 354
關注 關注 0
粉絲 粉絲 2
小狐尼  等級4
關注 關注  留言 留言給此食家 
排序方法:  日期 笑臉 笑臉 哭臉 哭臉  編輯推薦  餐廳總分 
 
 
 
 
 
  文章形式 文章形式   |   地圖形式 地圖形式
共 375 篇台灣及鄰近地區的食記,正顯示第 16 至 20 篇的食記
2025-01-30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台灣料理台式甜點

 

我偏好鹹味的車輪餅,甜味則只對芋頭和抹茶有興趣

而嘉義新開幕「PRO餅 車輪餅」,固定的四款口味就包了芋頭跟抹茶,感覺冥冥之中跟老闆有默契與親切感!!

加上好一陣子前我在IG結識像我對潤餅那般對車輪餅和蛋餅充滿愛的「車輪餅研究所長」Dora(捲鵑)

適逢農曆年假他返鄉,彷彿是天意安排,讓潤餅獵人和車輪餅研究所長初次見面,聯手探索這家兩人都躍躍欲試的嘉義新店



餐廳名稱:PRO餅 車輪餅(嘉義縣水上鄉中興路163號)

營業資訊:0958378953 13:00-18:30;每週四、每月最後一個週日休(以Google Map為主)

餐點介紹:甜味車輪餅/鹹味車輪餅/隱藏版口味/飲料

用餐日期:2025.01

 

 
▲PRO餅 車輪餅 店面

不愧是車輪餅研究所長,再親自到訪前先看了「PRO餅 車輪餅」店家的車輪餅照片,很快就猜到出自哪家師門

「PRO餅 車輪餅」由嘉義年輕的姊妹倆共同經營,攤位就在親戚開的服飾店前

兩姊妹是向宜蘭羅東鎮的「憨仔車輪餅」老闆學藝,去(2024)年12月底試營運

取名PRO(破)餅是因為兩姊妹自嘲說目前手藝還不到位,所以偶爾還是會做出裂開的破餅

但我想很快就會越來越熟練,想刻意做也做不出破的車輪餅啦

到時候就是PROfessional(專業的) 餅啦

(客串演出: J哥、Na哥)


PRO餅 車輪餅 菜單(拍攝日期:2025.01)   

 
 

 

▲PRO餅 車輪餅 製作過程

我在場欣賞完一輪完整的車輪餅製作流程,光從老闆開始倒麵糊就能看得出用料實在

那個麵糊有夠濃稠、流得有夠慢,甚至老闆得用挑針才能把麵糊「切斷」

餡料(奶油、紅豆、芋頭、抹茶、奶酥)是事先一球球挖好,每球都很密實,感覺丟人會痛(?)而且球還不會散開或裂開(??)

餅殼的麵糊多又厚,會從烤模滿出來,流了很多到旁邊的烤模內

不過這些多出來的邊邊是稍後會被剪掉的,若想要要刀下留邊,記得事先跟老闆說

 
▲PRO餅 車輪餅 製作過程

正面會烙上PRO 餅的LOGO,加上烙印真的給人更專業、更重視自家商品與品牌的感覺,很加分

車輪餅背面的餅殼上則會有穀物堅果作標示

南瓜籽:紅豆

白米香:奶油

紫米香:芋頭

葵花籽:抹茶

 
▲PRO餅 車輪餅

餅皮外層酥綿,內部密實但又柔軟到幾乎不太需要咀嚼,而且也不會出油或太甜,但相對地就是很怕一壓就會裂開,就變成真的是破掉的餅了。

 
抹茶車輪餅 NT 40  
抹茶內餡質地就是常溫卡士達的那種濕潤、不易流動的凍狀或露狀。一入口先是卡士達奶香味,隨後是淡淡抹茶香,然後再幾秒(甚至吞嚥後)會有更濃郁的茶味和很幽微苦韻浮現。

 
芋頭車輪餅 NT 30   
用料實在,既綿密又濕度合宜,無粉感、不噎口卻又夠密實到吃完會五、六分飽

 

 

▲除了常態四種口味,當天限定的還有奶酥,但這不是我有興趣的,於是就沒有嚐試
反而是之前曾出現一兩天的高麗菜口味我實在好想試試看

有機會再訪遇到的話,再補充囉

 
以上。

評分: 味道 5   環境 4   服務 5   衛生 5   CP值 4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

2025-01-25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台灣料理小吃攤販其他小吃台式小吃

 
約在一、二年多前偶然在夜市吃了排骨酥

似乎激發某個基因,現在看到排骨酥招牌都會多瞄一眼橘黃燈光照亮的檯面

看看是不是「看起來」很好吃的排骨酥?

而嘉義最知名的排骨酥就屬國華街「吳記排骨酥」莫屬了

去(2024)年底某假日下午在文化路商圈逛逛,原本想買曾吃過的文化路上兩家排骨酥解嘴饞

下一秒便想起不如趁機到僅隔壁條的國華街,去朝聖一下這家一直沒吃過的名吃吧!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餐廳名稱:吳記排骨酥(嘉義市西區國華街129號)

營業資訊:05-2161425 16:00-00:00

餐點介紹:排骨酥

用餐日期:2024.12

 
▲吳記排骨酥 店面和菜單(2024.12拍攝)

大份 NT 150;中份 NT 100;小份NT 50

可以選胡椒粉或辣椒粉

 
▲吳記排骨酥 店面

旁邊牆面上有預告2025年1月1日起將調漲價格

以每斤售價來等單價推算,大份 0.72斤=432 g;中份 288 g;小份 144 g →純預估猜測,我沒有實際跟老闆詢問重量

 
▲吳記排骨酥 店面

店內有兩位青年老闆,一位就負責在櫃檯前裝排骨酥、灑粉調味和跟人客收錢;另一位就是負責裹粉、油炸跟把剛炸好的排骨酥拿去檯面倒

可能以往都是從開始營業到打烊永遠都人潮不斷過,老闆兩人的動作就一直都這般輪迴重複

 
▲吳記排骨酥 店面

人客們也都很有默契,輪到時就直接報上「規格、數量、調味」,不會問東問西(儘管像我是第一次買,在排隊等候時就會「觀摩」學習前方人客怎麼點餐)

所以櫃檯老闆也幾乎沒開口說話,就是沉默且從容快速地鏟排骨酥、秤重、灑粉調味、裝塑膠袋

剛炸好上檯的排骨酥隨即就被鏟進吸油紙袋,約3-4組人客就會買完,就又要再等候近十分鐘等待下一批出油鍋

 
▲吳記排骨酥 店面

除了沒吃過的潤餅以外,我是個不願意為吃排隊超過15分鐘的人,因為排隊等候這事會讓這個食物「總分」大扣分

當天約下午四點多(四點開始營業)到店,當時約莫十個人在排,等了約30分鐘終於買到

離開時,排隊人龍是我剛到時的兩倍以上了

(客串演出: J哥、Na哥)

 
(上)辣椒粉排骨酥 NT 150/ 大

(下)胡椒粉排骨酥 NT 150/ 大  

排骨酥多是用豬隻腹部肋骨處的部位,該處稱為「子排」或「豬小排」,可再細分為下半段(近腹部)的「五花小排」和上半段(近脊椎)「里肌小排」。吳記排骨酥帶骨且肉有嚼勁,我猜測是用「五花小排」為主。整包排骨酥塊約有1/3完全無骨,2/3則帶一段硬骨頭

 
▲骨頭占比不多,不會大到整塊幾乎是硬骨。豬骨都切得平整無碎裂,多能輕易與豬肉剝離,少數二、三塊則是有筋膜死黏著豬骨,比較難咀嚼。

表面炸麵衣是薄的,少數一兩塊會有挾帶一塊炸麵糰,還是有沾附些許油,並非乾爽的。因為是剛炸好就馬上裝袋的,現場熱熱的吃會有油感但不膩,反而是醃漬調味對我來說偏重鹹,我是感覺到吃太多醬的鹹膩,並非太多油的油膩。

 
▲整體評論,嘉義這家有聲明「唯一,絕無分店」的吳記排骨酥,份量夠又不貴,但口味我不太尬意

150元大包份量比多數夜市排骨酥大包(通常是200元)還多,且平均體積更大,帶肉量也實在。但我個人至今最喜歡的是一品香馬告藥膳無骨排骨酥(我在雲嘉地區夜市吃到的),不只麵衣薄、肉大塊,而且應該是「後腿肉」的部位,肉質較飽滿精實;而「吳記排骨酥」的多是五花小排部位,肉軟但帶筋,好嚼卻有點始終嚼不夠爛的感覺


以上。

評分: 味道 4   環境 3   服務 4   衛生 4   CP值 5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

2025-01-23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台灣料理麵包/西點台式甜點

 
去(2024)年春季我曾到雲林斗南半日遊,遇到一家鴨蛋糕小攤車「茶.福掌燒」

鴨蛋糕麵糊、奶酥、卡士達醬全都是用自家飼養紅面番鴨產的鴨蛋;兼賣茶葉禮盒和茶包也都是自產自銷

今年月初再訪目標就是新品「芋粿巧」,鹹香的肉燥菜脯芋粿巧與現烤鴨蛋糕的鹹甜風味果真好吃!

還有隱藏版「紅龜粿」和冬季限定「黑芝麻湯圓燒」口味,讓我農曆年前便嚐遍傳統年節糕點的滋味

餐廳名稱:茶.福掌燒(雲林縣斗南鎮光復街45號)

營業資訊:0955850148  8:00-12:30

餐點介紹:無餡原味鴨蛋糕/包餡鴨蛋糕/袋裝茶飲/茶包禮盒/茶葉禮盒
 

 
▲茶.福掌燒 店面

老闆在前(2023)年創業,原先是在斗南順安宮旁的下午營業的攤車

後來因緣際會在去年中(我初訪後約一個多月)搬遷到斗南車站前的菜市場內,營業時間也改為早上和中午

(客串演出:J哥)

 
▲茶.福掌燒 鴨蛋糕製作過程

攤車上有三組不同造型的模具:小鴨(固定)、福袋(固定)、笑臉鬆餅,另外還有貓掌、梅花、骨頭造型會作輪替

小鴨造型一份6顆,其他造型則是一份4顆;部分口味(湯圓、拉絲起司)會因為餡料體積大而不能用小鴨和笑臉鬆餅烤模

老闆先在烤模上倒少量麵糊,並從保冷箱中拿出芋粿巧和紅龜粿,用剪刀將粿剪成數小塊

芋粿巧和紅龜粿就是攤位正前方的傳統糕餅攤的大姐親手做的! 在地產地新鮮直送

大姐也會做蘿蔔糕、發糕、草仔粿等各式傳統糕粿,而茶.福掌燒老闆...每樣都拿來做成鴨蛋糕過!

當然在嚐遍百粿後決定正式開賣「芋粿巧」新口味,其他口味則是隱藏版或是期間限定啦

我:那端午節會不會有肉粽口味啊?

老闆:咦~~~你怎麼知道?

我:瞎猜的,居然真的有?!(OS: 那清明節有沒有春捲口味啊?)

 
▲茶.福掌燒 鴨蛋糕製作過程

再淋上麵糊後,就可以壓合起來囉!

鴨蛋比雞蛋水份少,鴨蛋糕麵糊也會比較稠、顏色則偏白

老闆的鴨蛋糕烤模是接瓦斯的直火燒烤爐,相比新式電熱式爐具,會比較容易有火源不均、烤不熟或太焦的問題,比較考驗老闆與爐具培養出的默契(經驗啦)

市面上較常見的鴨蛋是「褐色菜鴨」的蛋;而老闆用的是自家養殖「紅面番鴨」鴨蛋,她說她曾經比較各種鴨蛋做的麵糊,發現紅面番鴨蛋最無蛋腥味

但老闆也笑說她的客人都吃不出來風味差異,只有打了上百缸麵糊、烤了上千顆鴨蛋糕(、試吃了N顆鴨蛋糕)的她才總能察覺到這細微差異

 
▲茶.福掌燒 鴨蛋糕們烤好出爐!

擺在一起的鴨鴨們,看起來像在互相依偎取暖,模樣好可愛

 
▲(左)紅龜巧和(右)芋頭粿

 

 
芋粿巧鴨蛋燒(小鴨造型)

對面攤位大姐做的芋粿巧是像個刈包般大顆且有包料的,內餡有瘦肉燥、菜脯、香菇、蝦米等炒餡。

 
▲剛出爐燒燒的時候吃,鹹香撲鼻,能吃的到脆脆的菜脯的肉燥顆粒口感,外層芋頭粿因為是純糯米製作,軟綿而無粉感、不會黏到沾牙。慢慢降溫後,芋粿巧會略帶點咬勁,散發淡淡芋頭香氣。熱、溫、冷不同溫度狀態吃都會有不同口感

 

 
紅龜粿鴨蛋燒(小鴨造型)

紅龜粿本身比較扁平,烤過加熱後比芋粿巧還軟濡、易延展拉絲,放涼後會像小米麻糬般放涼後柔軟又黏牙,是我不喜歡的口感,好在和鴨蛋糕一起吃就沒有那種嚼不到重心的感覺,可接受。此外,紅龜粿內餡本身紅豆餡就薄薄一層,所以鴨蛋糕內的紅豆也僅是零星點綴

 

 
芝麻湯圓燒鴨蛋燒(福袋造型)

*期間限定(冬至~過年前)

*固定福袋造型

在麵糊中放進整顆黑芝麻湯圓(元宵),剛烤好就馬上吃的話千萬要小心滴汁和燙口!

糯米粉做的湯圓皮Q軟但不至於黏糊或會拉絲,裡面的黑芝麻餡如岩漿般流淌,呈現最外層蛋糕皮脆內實、中層糯米皮軟Q、內層芝麻餡濃郁流漿的豐富口感層次

 

 
▲茶.福掌燒 微笑鬆餅造型

這個造型因為比較薄,所以只能做經典原味或固態內餡(奶酥、紫山藥)

 
經典原味(微笑鬆餅造型)

我個人發現這個造型的特色,那就是「一體兩面」!

點餐時跟老闆說要烤脆一點,因為笑臉半面仍有鴨蛋糕那密實帶點彈性的糕體口感,另一格子鬆餅面則會很酥脆,就會有一個蛋糕有兩面不同口感的特色

 

 


▲茶.福掌燒  

近年雞蛋糕市場飽和,不論在造型和口味上都已經趨於無太多新意

老闆選擇做鴨蛋糕的原因,就是因為想要不一樣(因為家裡有很多鴨蛋!!)

鴨蛋糕口感有別於雞蛋糕,風味也更濃郁,搭配老闆自豪的奶酥、卡士達醬以及鹹口味新品芋粿巧,都超好吃的

到斗南旅遊時,來試試看紅面番鴨蛋糕的滋味吧!



以上。

評分: 味道 5   環境 4   服務 5   衛生 5   CP值 5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

2025-01-19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台灣料理小吃攤販台式小吃

 

早已數度聽聞有人推薦這家「一口酥脆皮臭豆腐」

但我對一般臭豆腐和麵線都沒興趣,一直沒主動想到要去吃

後來是前幾天又在thread看到有網友推薦,甚至誇口說是太保名店

好奇驅使下我終於去查看他們的菜單...居然有皮蛋臭豆腐!!

我就為這皮蛋臭豆腐而去,發現口味果然名不虛傳,尤其招牌「七彩椒鹽一口酥」反而更讓我印象深刻!

 

餐廳名稱:一口酥脆皮臭豆腐(嘉義縣太保市祥和三路東段47號)

營業資訊:05-3627298 約11:00-20:00;公休日參考GoogleMap或實體店面公告

餐點介紹:炸臭豆腐/炸粿/豆包/麵線/湯類/素食炸物

 
▲一口酥脆皮臭豆腐 店面

原本是小貨車的行動攤跑點經營,約2012年搬遷至本店址,但同時還是有行動餐車趴趴走。直到2016年四月才正式改為全店面經營,至今總長超過十年了

 
▲一口酥脆皮臭豆腐 內用自助區

內用餐區共有六張桌:兩組二人座和四組四人座

桌上僅有紙本菜單和桌上型垃圾桶;門口處自助區才有放筷子和調味料(麻辣醬、豆瓣醬、烏醋)

沒有醬料碟,得等餐點上桌後再自行端盤子去接醬料

 

一口酥脆皮臭豆腐 菜單(拍攝日期:2025.01)   

 
▲油鍋用的是大豆沙拉油,入鍋油炸的食物,包含臭豆腐、豆包、其他炸物(素花枝圈、素雞塊、蚵仔酥、薯餅、薯條)也都是全素食品,

只要客製化不加青蔥和蒜末,嚴格素食者可以安心食用

至於菜單上其他無表明「可素食」品項,包含泡菜可能是有五辛;清麵線和湯類則可能有跟大腸、蚵仔、魚丸等肉類共煮,只能頂多作鍋邊素囉?

 
▲一口酥脆皮臭豆腐 料理過程

菜單上的素食炸物是已熟的冷凍現成品(大概猜的到是哪個廠牌的商品,可自行在網路購買),僅需下鍋油再加熱;至於脆皮臭豆腐、一口酥和豆包都是生鮮豆製品,現點現炸;同一個油鍋內同時有各種豆製品油炸中,油鍋內有溫度計量測油溫,但各自的油炸時間則全憑老闆手感與經驗

脆皮臭豆腐是港式臭豆腐的做法,而一口酥臭豆腐則台式做法

※炸臭豆腐;台式 VS 港式

從網路上查資料,在台灣常見的炸臭豆腐可分台式和港式;我比較常見且有印象的是港式臭豆腐,也就是將整塊(約4×4×2 cm)臭豆腐塊油炸後,中間挖空並填入醬料和(台化後的)泡菜;台式炸臭豆腐則是切四小塊(約2×2×2 cm)方便入口,炸前先切或炸後再切的作法都有。

 


黑白配臭豆腐 NT 70

四塊臭豆腐,其中兩塊各自放上1/4塊皮蛋(黑),另外兩塊則是放台式泡菜(白);雖然牆上的菜單照片是四塊的配菜黑白分明,但實體卻是泡菜多了將近50%,意外的份量讓人真開心! 泡菜酸味和甜味均適中,吃完覺得(胃和牙齦都)很舒服、不刺激。臭豆腐醬汁偏水漾,因為店家有標示脆皮臭豆腐是可作(全)素食,因此這醬汁應該也是無五辛(蒜頭)的,我猜是有用帶甜味的中藥材(紅棗、枸杞或其他)來取代蒜頭,嚐起來不油鹹或有蒜的辛嗆味,而是淡雅沁甜與清香,順口不膩,可多量沾食

 
▲臭豆腐外酥脆內軟,皮蛋則是有軟膏狀蛋黃的「優秀」好皮蛋,也無過重刺鼻味。

至於自助區調味醬,老闆比較推薦麻辣醬,質地呈濕糊狀,一入口就有股辣椒香氣,隨後在喉嚨會發出一股熱辣感,少量慢慢沾食,不至於會有突發猛暴的嗆辣感,而且不會死鹹或油膩;我則覺得他們的豆瓣醬更厲害,先是酸韻和豆瓣香氣,隨後有一股鹹、甜和辣感浮現,依比例約是2分酸、4分香、2分鹹、1分甜與1分辣,跟以往常吃到很鹹或很辣的豆瓣醬差蠻多的,更為有層次且耐吃

 

 
七彩椒鹽一口酥 NT 60  

每份有20顆一口酥,每顆約邊長2 cm,是由脆皮臭豆腐切成四等分後油炸的小塊臭豆腐。外層炸到乾爽硬脆但不至於硬到會刮嘴,且有高溫烹飪(煎或炸)豆腐時會散發出有點焦焦的豆香。一口酥的內部也是比較乾的,不像正常大小臭豆腐的那般微濕軟嫩,但在咀嚼到第四、五下時還是會有滲出少許湯水的感覺,不是油喔

 
▲而我覺得他們的鎮店寶非「七彩椒鹽」莫屬! 是老闆以台式椒鹽和日式風味粉調配出的特調獨家配方,不含五辛、全素可食;我能看得出來的有黑白芝麻顆粒及辣椒粉、黑胡椒粉,其他成分我就不知道啦(參考網路上的全素七味粉商品,或許有柑橘、紫菜、花椒、麻仁、芥末籽),帶有明顯辣椒香氣、淡淡的胡椒與鹽味,不辛辣嗆口或重鹹到讓人口乾舌燥,完美襯托一口酥的豆焦香,真的是涮嘴到讓人一口接一口

 

 
▲菜單上其他炸物也都是素食,有蚵仔酥、花枝圈、雞塊、薯條和薯餅

我只點有興趣的(左上)花枝圈和(右下)蚵仔酥,有八九成信心確定這兩款是【CKFood全廣食品】素之都系列商品

若口味尬意的話,也可以自己購買冷凍包在家料理、吃爽爽

 
花枝圈 NT 40

每份5顆。這全素食的花枝圈,外觀大致仿照花枝圈(花枝原肉),口感和味道則是完全還原花枝丸(花枝漿)!! 對,就是花枝丸的那個魚漿味和彈性(因為主成分是修飾澱粉)! 不禁感嘆這素製品的調味有夠黑科技,讓我還以為真的是圈圈造型的花枝丸呢

 
蚵仔酥 NT 40

每份15顆。蚵仔素口感也是有類似魚漿製品的彈性,但主成分是大豆蛋白,所以的確但比花枝圈稍柔軟一些;味道就是魚漿和海苔的混合;整體而言,外觀有九成還原真蚵仔酥,但口感和味道則完全不像

 
香酥豆包(招待)

後來老闆招待我一片香酥豆包(1 片=1/3 份),非常感謝老闆!!

不知道是不是剛出油鍋就馬上上桌並被我吃掉的關係,豆包本身雖然炸得乾爽(外層輕薄酥脆、內部還保留些許柔嫩),但表面上似乎殘留少許油,有同時咀嚼著乾爽固體(豆包)和少量液體(油)的感覺。炸到金黃焦香的豆包味道很棒,但吃完有點膩感

 

我很少吃炸臭豆腐,難以像對「潤餅」能有一番比較和評論

但我想只要是開過店一陣子、有足夠經驗的店家,都能夠炸出一盤不會油膩的標準臭豆腐。至於臭豆腐是外酥內軟,還是裡外都喀蹦脆,甚至細分到外層是微酥的薄脆皮或焦硬的厚脆皮,那都是各家的特色,也各自有擁護者(像我最不理解台南鹽水區圓環的某家臭豆腐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以行動餐車起家,後來在太保市彩虹商圈深耕10年多的「一口酥脆皮臭豆腐」,不論是港式脆皮臭豆腐或台式一口酥,炸功和口感都是符合普遍大眾期待的臭豆腐,優但不至於特別讓人驚艷和印象深刻。我覺得他們備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是「調味」! 不論是脆皮臭豆腐的醬汁、一口酥的七彩椒鹽,甚至是自助區的麻辣醬和豆瓣醬,都是具足夠香氣與風味層次,又不會過度重鹹、死甜或是太嗆辣,不僅增添風味、舒緩油感,多加少加都好吃! 搭配穩健到位的油炸功夫,呈現炸物最誘人的香氣和乾爽酥脆口感。當下吃得過癮,食後也留下的是飽足與回味、無過多負擔感



以上。

評分: 味道 5   環境 3   服務 5   衛生 5   CP值 4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

2025-01-15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
類別 : 台灣料理中餐廳藥膳料理

 
【台畜T-HAM】終於又有新口味即食雞胸肉在全家FamilyMart上市!

就跟卜蜂一樣,即食雞胸肉有自家品牌和聯名兩類

有品牌聯名的就是會硬生生少十幾克或是定價貴十塊

 
▲這次2025/1/8-2025/2/4期間有優惠的全家限定台畜T-HAM新品

冠上「米其林必比登」和「雙月」的殿堂級聯名,就是比較高貴啦

 

商品名稱:【台畜】剝皮辣椒嫩雞胸 原價NT 69

營養資訊:熱量97.4 kcal/ 100±4.5% g

※過敏原:豆、麩質;※產線過敏原:奶、蛋、魚類、芥末、芹菜、甲殼類、螺貝類、頭足類、堅果類、芝麻、花生

產地/製造商:台灣/台灣農畜產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購買店家:全家便利商店

用餐日期:2025.01

 
▲【台畜】剝皮辣椒嫩雞胸 營養成分資訊

成分:雞肉、辣椒、糖、純釀造醬汁(黑豆、鹽、水)、甜味劑(甘草酸一銨、甘草酸銨)、......等

 
▲【台畜】剝皮辣椒嫩雞胸 拆封狀態

撕開包裝(後,袋子底部積有少量汁水,而接近袋底且比較薄的肉則軟爛到稍微剝落

 
▲【台畜】剝皮辣椒嫩雞胸 拆封狀態

雞胸肉表面有不少碎碎的綠色剝皮辣椒,聞起來醬汁味重

 
▲【台畜】剝皮辣椒嫩雞胸 風味口感

一入口也是醬汁香氣充斥在口腔中,隨後浮現鹹韻和些微辣感,不過度嗆辣,僅會在嘴唇上持續幾分鐘淡淡的刺激感

雞胸肉質裡外有別:外層感覺已經「充分醃漬」(袋子包裝上都這麼寫了)到過軟而略微糊爛、無彈性;較有厚度的內層部位則有肌肉紋理的明顯絲條狀,不會澀但略乾無汁

整體味道偏鹹,甜和辣勁都不足,我覺得甜一點、不鹹一點,會更好吃

對於辣度我覺得可能覆熱再食用的話應該會更明顯(熱辣比冷辣感覺更辣)

 

以上。

評分: 味道 3   環境 5   服務 5   衛生 5   CP值 4

推薦此食記

0
 
 
你覺得這篇食記:
鼓勵
期待
有趣
感動
羨慕
好圖


查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