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吃漢 等級4 | ![]() ![]() |
排序方法:
日期 笑臉
![]() ![]() ![]() ![]()
2020-03-28
園區介壽路光復路交叉入口附近,我偶爾會在這裡簡單解決晚餐, 不過也沒太多好選擇,算起來金仙還是買過最多次的(這家新竹分店有進步趨勢), 唯獨建良鵝肉隔壁的一家穆斯林小店Tinha未曾進入過,某日心血來潮就進門探探。 ![]() ![]() ![]() 店主可能不常見到台灣人進來,稍微意外的表情,但是待客十分友善, 也會講少許普通話,店內與我看過的一些印尼小吃店差不多,弄得像個小商店, 擺放民生用品以及印尼特色商品,如果要內用可別期待環境會有多好, 但需強調我來吃了兩次腸胃可都沒問題。 ![]() ![]() 第一次來點烤雞腿飯,後來才發現除了門口牆上, 裡面還有一張菜單,可以選擇薑黃飯。 ![]() 不會烤得太過,嚼感不錯,重點是這醬汁,甜甜香香帶點醇厚, 沒有台式燒烤醬常見的甜膩,總之不好形容的滋味, 除此之外就是辣醬了,愈吃、愈辣、愈香... 還有那碗附湯,口味略重偏油似乎是煮牛肉丸湯的。 ![]() 且另外拿了面紙到桌上,感覺他應該還記得我喔! 本來想吃印尼炒麵,但是看那炒飯炸雞腿set好像不錯,就... 是沒裹粉、炸得酥脆不乾澀的雞腿,醃漬也是幾乎沒有甜味(台式通常都會有點甜), 其實就是香料風味,微鹹微酸~一股不厚重的香料感,可惜油沒瀝得很乾, 後來我看到店內有擺了一籃子的雞腿,覆蓋上一層黃黃的醃料。 ![]() 所以不是那種鬆爽的炒飯,帶點潤澤感的(但非濕濕黏黏), 吃到尾端會有些微辣度,還算ok的家常炒飯, 其實這家店沒有預想中的重口味,台灣人也很能適應吧, 只是此種便餐對於台灣人來說就是很單調,畢竟大多習慣要很多配菜的~ ![]() 評分: 味道 4 環境 3 服務 3 衛生 3 CP值 4
2020-03-10
黑食堂阿坪師帶我來一家不錯吃的小炒宵夜店,在武陵路段純貞對面, 說至少營業了30年,以前的店面在經國路的笑傲江湖旁邊, 這大概只有像他這種在地生長或久住的才會曉得, 從晚上5點開到凌晨3點,吃飯喝酒皆宜,就是偏遠了點。(喝酒不開車唷) ![]() ![]() 給他點菜,五道菜+台啤,不用叫澱粉類就吃得飽飽,但是喝啤酒破功。 ![]() 若非我當年在北港已然克服(?)吃帶皮田雞,看了肯定會心驚驚, 阿坪說養殖的田雞進貨後養在店旁邊, 真的新鮮、口感十分滑嫩,當然也完全沒有異味。 (清炒田雞) ![]() ![]() 三杯仿土雞雞腿,燒製入味、甜鹹適中,當然此處非調整成少油鹽的菜, 總之不像某些地方的三杯雞聞起來香~吃起來卻不香(因可能採用了"快速上菜"的做法)。 炒青菜火候很夠(A阿菜),還有一道醋溜土虱也不錯, 我其實不吃土虱,但人家買單說什麼也要吃上一些,炸過的魚皮帶酥, 類似糖醋做法的醬,蒜茸辣椒、甜味少而酸溜居多,比過於甜膩的醬汁耐吃。 (三杯大雞腿) ![]() ![]() ![]() 份量偏大兩個人吃無法點多,三四人吃應該剛好, 重點是不錯吃,下次感覺可以先訂外帶再過去。 評分: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4 衛生 3 CP值 4
2020-03-10
黑食堂快成為我在新竹偶爾會想去的餐館之一了,除了好吃價宜, 也是因為離家近,此外一陣子會去的就是鼎泰豐(餐食穩定)、 菜園(可預訂外帶,個人喜好大過御申園),總之懶人還是會覺得離家近很重要。 ![]() ![]() 水準之上的欣葉煎肝,醬汁溫和而味足的老皮嫩肉,自製花枝捲和魚丸都不錯, 花枝捲與前次來訪時點的自製蝦捲大同小異,魚丸非賣品,阿坪主廚做來送人的, 純魚肉刮下來製成,軟而少Q、淡淡魚肉香,當天滷肉飯無失誤ok, 炒芥藍和蝦餅就是補充青菜和嚼個脆東西,芥藍嫩脆炒出香氣。 ![]() ![]() ![]() ![]() ![]() ![]() 印象中吃到不錯的有烏魚子(品質好)、 川椒九孔鮑(炸過再炒入味,不失脆度,乾辣椒很香)、 脆皮雞(阿坪在高級粵菜餐廳歷練過,頗有水準)、 鮮椒灼肥牛(肉味充足燙肥牛,加上微辣帶甜的剁椒清醬汁)、 生抽蝦(港式路線,爆得很香,一口一個),有些是不在菜單上的。 ![]() ![]() ![]() ![]() ![]() ![]() ![]() ![]() ![]() 飯很容易賣完(要再煮),除了之前曾吃過的失誤版,正常情況黑食堂的滷肉飯, 個人喜好排目前新竹市前三吧(我吃過柳家、阿富、翁記、戽斗、和味、金連、 吳記、禾日香、阿明、極致黑、小阿姨、新味珍、西大路30年、嘉合、阿寶、 榮茂、名楊、金仙、原味燉品...以及一些剛好有賣滷肉飯的小吃店)。 ![]() ![]() 煎肝還是無法捨棄呀!好吃且才110元無收服務費,變成每來必點, 骰子牛近期的呈現看來與從前不太相同,稍微可惜蒜片和麵包丁上桌時就濕掉了, 否則牛肉風味是不差、配起來會更好,法式烤岩螺倒非隨便叫個法式就唬弄過去, 是同法式做法的大蒜奶油sauce,咬感扎實、還不錯吃的下酒菜, 乾煸茶樹菇和我預想的不同,是因為上次在人和園雲南菜吃了招牌的乾煸香菇, 乾、鹹、酥的口感,所以會往這方面去想,黑食堂做法則類似乾煸四季豆, 肉末蝦米辣椒、不到很乾,就調味菇味都夠濃郁,下酒下飯菜。 ![]() ![]() ![]() 評分: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4 衛生 3 CP值 4
2020-03-10
偶然發現的巷弄巴西小館,男店主應該是巴西人吧,主要販賣pizza以及巴西點心, 找了個下班的時間過來吃,菜單上的頭好壯壯有夠強壯飯沒在賣了, 只好點一份巴西pizza試試,還有兩顆Coxinha(巴西炸雞肉包)。 ![]() ![]() ![]() ![]() ![]() 現做現烤,我不懂所謂巴西pizza的特色是什麼,不過以口味來看, 配料重複性也是蠻高的,烤好的pizza餅皮很有彈性, 與拿坡里式那種有著內外層次的Q軟又是不同,但起司很足、頗為香濃, 炸雞菇菇pizza主配料是那有如雞球般的小塊炸雞,味道樸實。 ![]() ![]() ![]() 才認識到的巴西庶民小吃,做成水滴狀(或稱之為棒腿狀), 聽說就是模仿雞腿來吃的意思(令人想起台灣的龍鳳腿), 外面覆蓋的是馬鈴薯麵糰,內裡則是起司雞肉絲,挺厚的外層, 即大多為馬鈴薯泥的感覺,不過個頭實在太大了~很飽腹, 點兩顆吃不完帶走了一顆,隔天用氣炸鍋加熱,又變得更酥了, 裡頭的起司肉絲還是趁熱呼呼的時候吃來最好。 ![]() ![]() 評分: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4 衛生 3 CP值 4
2019-09-28
西大路地下道旁開了一間吃飯兼喝酒的店,店名應該是取自於日本江戶時代, 當時對以販售菜餚為主且兼能在店內喝酒的店,稱作"煮賣酒屋", 而以喝酒為主的店則是我們所熟悉的"居酒屋",不過到後來兩者愈來愈難以區隔, 便都稱作居酒屋了,以此為店名倒是新鮮,也是由於我經常路過這裡才會注意到, 特地找了某日一下班就來探探,老闆娘見我一人便攀談起來, 可能是一開店就到了,說是從園區過來她有點驚訝,其實竹科正常上下班的人非常多呀~ ![]() ![]() ![]() 挑人還不多的時間點比較自在,整間店包含料理都是由老闆娘一人打理, 供應的酒不算特多,先點一支還算喝習慣的三得利premium, 可惜外面好少見yebisu(很久沒喝了),菜單列的算是洋洋灑灑, 上頭寫著"請勿催菜,耐心等候"、"沒收服務費,採客人自動自發", 感覺是頗有個性的老闆娘,我問說蛋料理怎做?老闆娘淡回:「由我決定。」唔... ![]() ![]() 看似很重味,其實相當剛好,瓜甜脆度在鹹香後浮現出來,缺點的話~量太少。 ![]() 洋蔥培根(忘了?)、櫻花蝦、蔥和糯米椒之類的佐料,吃起來有一股中西蕉流之感, 老闆娘表示這口味偏義式,呃~~這大概是她獨門的義式吧!不過我蠻喜歡就是了。 ![]() ![]() 拉格+檸檬汁,爽口有酸香風味,檸檬啤酒我也不是第一次喝, 不過這款的確蠻好喝,只是偏甜了或許適合一些不太會喝酒的人。 ![]() ![]() 說是從僅存那些手工碳烤竹輪店進的,沒記錯的話,應該指的是我上次去正濱漁港彩色屋, 附近可以單買的那家,醬汁用腐乳調過、偏鹹,我建議可以考慮給客人用沾的, 她說:「好。」(這麼乾脆?),其實調味除了較鹹下酒之外,似乎也蠻喜歡使用花椒, 比如後來點的二層肉(離言)和招待的豆干也帶有這風味,禾久食的鹹是屬於少甜的, 不是常見的鹹甜鹹甜,也不知是否當天點的菜剛好是這樣罷了,總之還不錯的店, 兩支酒四道菜印象中消費約1,200多,改天應該會再來。 ![]() ![]() ![]() ![]() 評分: 味道 3 環境 4 服務 4 衛生 3 CP值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