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吃漢 等級4 | ![]() ![]() |
排序方法:
日期 笑臉
![]() ![]() ![]() ![]()
2020-09-07
因為想吃上海生煎包所以來信義A4探探這家餐廳, 九龍夜上海在輪胎人紅皮書多年來維持摘一星, 台北店進駐約五年,晚餐營造的氛圍宛若是要呼應店名「夜上海」。 ![]() ![]() ![]() ![]() 我完全沒遇到~反倒覺得外場蠻親切,這裡的套餐吃中低價位即可, 高價位貴在主菜食材、我偏見不如單點,選了1,380元的精選套餐, 協商把小籠包加價換成生煎,這裡的作法和上海生煎饅頭一樣, 底部會煎出一大塊焦褐香脆,比如六條通老上海生煎即是這樣子的呈現, 是台北較為人知的小店,結果過陣子外場回來說生煎包賣完了(唔~!), 只好改為鮮肉鍋貼,心裡正盤算看是否改日能夠多些人吃單點。 ![]() ![]() 茴香酒下得很重,我喜歡平衡一點~ ![]() 最怕滋味給得不情不願、過於平淡或者無趣,夜上海這幾道小菜口味都蠻鮮明, 蒜蓉拌脆瓜、蒜蓉夠香瓜也甜,半天筍肚絲、隱隱的甜燻味, 醋椒野生木耳、該有的醋酸與脆彈口感,花雕醉豬蹄、酒香平順舒服, 以及招牌的老上海燻魚(小心草魚的刺)、濃醬甜度適中,皆頗為可口。 ![]() ![]() 樓外樓東坡肉附了口感不錯的白飯,滷湯甘醇鹹鮮, 除去五花的肥瘦質地不如天香樓這點,仍不啻為一項佳品, 荔茸脆帶子也還行,中間餡料有花一點心思吧, 不過鍋貼竟只給了一顆令人莞爾,紮實的肉餡飽滿多汁、調味微甜, 心想下次務必要吃到生煎包,無意中發現桌上的XO醬是好物, 挖了一點嚐嚐,蠻香的~沒麵條拌有點可惜。 ![]() ![]() ![]() ![]() ![]() ![]() ![]() ![]() 評分: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4 衛生 3 CP值 4
2020-07-30
照片記錄:午餐Omakase 4,000+Coedo啤酒 250。 當日魚料特愛竹筴,緊實且不失肥腴感,紫海膽品質~亦是味美, 醋飯頗有粒感,印象中部分幾貫調味稍重,旁邊坐了兩位熟客有點吵。 之後再來應該會吃全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評分: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4 衛生 4 CP值 4
2020-07-30
這家開幕後關注了一陣子,最近在IG上紛紛看見follow的吃客po圖, 決定也來試一下,EMBERS似乎沒有既定的料理體系歸屬, 目前套餐只有2,300一種(主菜可選豬/鰻魚/鴨), 表現原住民部落飲食文化,整套吃起來蠻有意思, 食材的選用、口味的調配,均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 ![]() ![]() ![]() ![]() ![]() 有兩個時段可預約,我訂了比較晚的19:30,豆莢餐具很趣味, 點一杯覆盆莓發酵的低酒精啤酒北歐甜心,酸而少甜,然後看一下菜單共八道。 ![]() 所謂檳榔是以台灣橄欖做成的泥來偽裝, 一咬下、鬆軟,整個開胃的酸氣衝上來,且沒有殘留太多餘味。 ![]() EMBERS乃是採用泥鰍,醃漬後烹調,蓋上鹽膚木、小米椒, 有酥骨的口感,微微的酸辣以及所帶出鹹甜苦味,此時很適合喝一口酒。 ![]() 酥酥的紮實感,咬起來喀喀作響, 鹹甜味重無法吃多,但是吃一根很過癮。 ![]() 這裡以豬背油和風乾西瓜來組合呈現,看上去像是真的野味生肉, 擠上少許檸汁,底部則是咖哩葉製成的風味油,賦予不少層次, 這道其實蠻甜的,可能是來自於風乾西瓜的關係,口感微脆帶實, 不像一般西瓜那種清脆多汁,與油質一起吃,多了點濃厚, 各式香料與些許檸檬的酸,雖然蠻甜的但也不會太甜膩,十分特別。 ![]() 熟度很好大約九分左右,口感略帶黏糯與甘甜,原以為醬汁太多, 其實點綴一下味道而已,主要還是充份感受具有炭燒香味的小卷,美味~ ![]() 乳牛腿肉片在米糠內熟成,第一片建議生食、有著些許柑橘般的香味, 第二片要入碗內以燉煮牛筋的高湯涮過,可惜湯的溫度不夠~涮出來沒有對比性, 碗上擺的則是燉煮後再炙烤的牛筋串,刷上荔枝醬與綠花椒葉粉末, 米糠牛我覺得風味有點太淡,倒是牛筋較對我味。 ![]() ![]() 外場的妹子講解菜餚相當的仔細,給我一種講古的錯覺, 這擂茶倒非甜的,有一股油蔥味在裡頭,香噴噴。 ![]() ![]() 調味不如開頭的小品略帶衝擊性,但我蠻喜歡上方的海苔(用芥藍葉製成,很特別), 搭配"粒"感十足的秈米飯,拌入自製的脆瓜豆棗調味,少了點高潮屬樸實好吃的主菜。 附上一碗長豇豆發酵的酸酸鰻魚骨湯~ ![]() ![]() ![]() 製成蒜頭模樣、像是帶油度的一種傳統破酥餅,中間是綿黏的大蒜奶酥、馬背起司, 本身沒有很甜,沾上杏仁椰奶,風味又有變化了,很喜歡這個最後的甜點。 買單約3,100(氣泡水120),介紹與服務都不錯~ ![]() ![]() 評分: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4 衛生 3 CP值 4
2020-07-30
提到台北的高檔天婦羅料亭,大概會聯想到近年的牡丹, 午餐可選擇3,500或6,500兩種價位,先來試試3,500的內容, 道次比想像中還多,餐畢詢問6,500的差異,說是會多出海膽、魚翅..等食材, 不喜魚翅者可能要事先溝通吧,總之覺得可再訪。 ![]() ![]() U字型座位,每組客人之間會用隔板擋住~營造隱私感, 前置準備了一陣子,12點半入座,大概一點開始吃,吃到近三點, 外場服務應對不錯,提供佐料海鹽、檸檬汁、蘸汁(天つゆ), 先秀當日菜單(大約16道)以及天婦羅食材,吃炸物就是想喝啤酒, 這裡只提供Asahi生啤,結果不小心喝了兩杯~ ![]() ![]() ![]() (甜蝦/黑鮪大腹/越光米醋飯) ![]() (頂級本枯節/兵庫牡蠣椀盛) 佐以木之芽、鰹節煙燻風味濃郁,牡蠣也很肥厚。 ![]() (鹿兒島卷海老) 前後兩尾油溫時間不同,第一尾較吃甘甜、軟炸感, 第二尾則更加酥香、油的風味也更強勁, 牡丹用的炸油是調配過的,不是純粹麻油那種重味,其實蠻清爽。 ![]() (上:第一尾 下:第二尾) ![]() (鹿兒島Kiss魚) ![]() (宜蘭白帶魚) 肉厚香滑,味美。 ![]() ![]() (彰化白蘆筍) 纖維細緻清甜,原來彰化的白蘆筍很好吃呀。 ![]() (宜蘭小香魚) 從酥脆尾部吃起,食至魚頭轉為苦甘, 口感無窒礙、亦不油膩。 ![]() (溪州無花果) 當日小驚艷一品,表層薄酥、果肉甜糯化口, 沾上少許海鹽更具層次,類似於西瓜沾鹽的效果。 ![]() (手作豆腐凍/卷海老) 非天婦羅都屬過場。 ![]() (宜蘭刺鯧) ![]() (大分A5和牛/段木厚) 和牛肉片捲香菇,牛肉熟度、油質皆不錯, 但是菇味濃鮮過於搶戲,肉量再多一點也許更平衡? ![]() (北海道幼玉米) ![]() ![]() (對馬星鰻) 整套吃了不少白身魚,各具風味不會平淡,蒸騰的熱氣封鎖在裡頭, 呈現出魚肉的滑嫩、鬆化、或者彈性,外場大多建議沾海鹽或檸檬汁提味, 裡頭最喜歡白帶和刺鯧,穴子倒覺得還好。 ![]() (佳里金時地瓜) ![]() (海老天丼) 也可選擇茶泡飯,醬汁不鹹不甜~ 僅帶醬香,不蓋過蝦仁的鮮味。 ![]() ![]() (黑糖蕨餅) 很軟滑的蕨餅~滑~~ ![]() 評分: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4 衛生 3 CP值 4
2020-07-30
上次來信維市場是到二樓買四喜粽子,更早之前則是宵夜覓食小北方, 一樓有數家刀切麵,以前用餐時間路過人都很多,這次下午剛好沒有人, 我決定吃吃看老趙,雖然是家老店,但店主頗年輕或許是第二代、三代? ![]() ![]() ![]() ![]() ![]() 後來還有幾位客人來外帶,煮刀切麵需花費些時間,可想而知, 如果是用餐巔峰時段得等上多久了,要了一碗小豬腳麵(120元), 麵條份量給得足,豬腳也大塊,這條騎樓走上一遍就知道環境並不甚佳, 所以在這附近地段以俗又大碗取勝、可謂合理, 帶彈勁的麵條,清甜小黃瓜絲、緩和住有些偏死鹹的炸醬口味, 遇過某些眷村外省味大抵如此,未必吃得習慣,但久久又會想要吃一下。 ![]() ![]() 但光這樣對我來說不過癮,一般得吃上兩塊才夠, 滷製成烏黑深色,滋味雖說濃鹹厚重,但香氣餘韻倒不單調, 回過頭來看看那老滷鍋就曉得,許多人敬謝不敏、但也不少人喜歡這一味。 ![]() 改日經過若又是人少的下午,改試試隔壁王家好了。 評分: 味道 4 環境 2 服務 3 衛生 3 CP值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