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吃漢 等級4 | ![]() ![]() |
排序方法:
日期 笑臉
![]() ![]() ![]() ![]()
2021-01-02
照片記錄:御鰻丼定食(小)350。 通化街商圈新開的鰻魚飯,小份和大份就是差一片鰻魚的樣子, 老闆其實蠻用心,一開始拿出的真空包是當天早上殺的雲林鰻魚, 絲毫沒有土味,也幾乎沒有刺口的感覺,特地詢問過老闆, 說是因為將黏液刷洗得很乾淨,位在鬧區街坊只能用電烤爐烤出薄脆的皮, 無法使用炭火,筷子輕敲、喀喀作響,雖味道不錯、肉質細嫩帶甘甜, 但可惜缺乏大口吃鰻魚的快感,且鹽可以再下重一點。 ![]() ![]() ![]() ![]() ![]() ![]() ![]() ![]() 評分: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4 衛生 4 CP值 4
2021-01-02
照片記錄:燒餅夾蛋40、蛋餅30、豆漿25。 猶記得當年剛開始寫格記錄,某日清晨從Lab出來,騎著ㄅㄨㄅㄨ到附近的阜杭吃早餐, 很近~而且下著雨也沒有排什麼隊,之後順手寫了食記,然後就有人留言表示, 麟光站的和記豆漿更好吃,我一直記在心裡,過了這麼多年,總算可說是成就解鎖了嗎? 和記的厚燒餅和阜杭不同路數,麵香很濃,就是老中式早餐才有的滋味, 香脆度少、屬於吃嚼感的,Q勁餅皮的蛋餅也不錯吃,IG上的朋友告訴我, 60歲以上會比較喜歡和記,未滿60應該還是阜杭,十分有趣的比喻。 ![]() ![]() ![]() ![]() ![]() ![]() 評分: 味道 3 環境 2 服務 3 衛生 3 CP值 3
2021-01-02
默默放口袋很長一段時間的阿正廚坊,是開業蠻悠久的餐廳, 曾經搬過家,但也在東區生存了10多年吧?想必有兩把刷子, 料理形式有中有西,卻也是讓我遲遲沒有太大動力想來探店的原因, 整體是早年西餐廳的那種fu,走稍微高價但又不到很貴的路線, 飯友揪團吃預定的酸菜白肉鍋,我剛好人在附近,算是臨時亂入成功? ![]() ![]() (進門時順道拍了菜單,很特別的"混搭"風) ![]() ![]() 阿正廚坊的料理並沒有濃重、或者層次多元的口味變化, 不曉得是否可用質樸來形容,比如這天吃的菜色, 食材明顯有著一定的良好品質,調味的配置就屬於單刀直入, 沒有驚喜感但也不會不好吃,穩穩妥妥的風格。 ![]() ![]() 以多汁的大蘑菇和培根番茄捲作為起頭, 蘑菇放上明太子,juicy~只是我喜歡明太子要更鹹香些, 黑毛則交代做中西兩吃,剁椒以及馬賽魚湯,蠻有意思吧, 入口都是相當溫順的,不過該有的滋味倒也沒少。 ![]() ![]() ![]() ![]() ![]() ![]() ![]() ![]() 再來是小牛肉的嫩烤、以及壓軸白肉鍋, 專員服務煮鍋,湯底油質濃醇,裡頭放了些豆皮、飛虎魚丸, 肉稍微涮熟即可、味道自是如預期內的不錯阿。 ![]() ![]() (試喝一下不加料的原湯) ![]() ![]() ![]() (這些人...) ![]() ![]() 其實較為驚訝當屬人人加點的滷肉飯,店內滷肉飯有分瘦肉多的一般版, 與油皮多的加強版,本肥當然是點加強版+半熟蛋啦!(據稱是售95元?) 對於這碗我沒有太多意見,白飯好、肉燥好、蛋的品質也好, 膠質黏膩與酒味甜香不斷被帶入口中,若放到坊間小吃做比對,應是名店等級, 這餐10人(均1,790元),或許我會為了菜單上看似簡單的項目,而再次來訪。 ![]() 本次經驗:(3.5個笑臉) 評分: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4 衛生 3 CP值 4
2021-01-02
心血來潮就臨時訂了位,其實晚點兒才要吃正餐, 過來喝酒吃些小東西暖身暖胃而已,燒鳥師傅聽聞是鳥哲出身, 不過這餐我比較喜歡的反而是牛滷溏心飯、胗下酒等其他小食。 ![]() ![]() ![]() ![]() ![]() ![]() ![]() ![]() 本還覺得價格很ok,但給得份量太小氣了,還是到附近條通喝比較好。 ![]() 尚屬甘甜,但還是當初在大地吃的鬥雞刺身, 口感與美味度都更佳,也不曉得大地後來發生了什麼事?評價直直落。 ![]() 第一串溫度沒有失手,是柔感較重的雞頸, 脆中帶有軟Q,倒是鹽可以再重手一點。 ![]() 過乾,不ok呀~ ![]() ![]() 一口份量,佳作。 ![]() 換喝啤酒,這款其實是Lager,說真的還不錯呢! ![]() 很有趣的一道,把雞胗炸出脆韌,因為切成細塊不難嚼落, 一股豬油渣籽的風味,香香脆脆,果然"胗"下酒。 ![]() 靠近聞就是燉滷牛筋的味道,口味香醇,筋與肉燥都滑潤, 想吃一碗牛滷飯時的好選擇(只要不在意價格), 而串燒稍微嚐過後無法滿足我,果然還是要再訪酉志才行... ![]() ![]() 評分: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4 衛生 4 CP值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