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y愛玩樂★ 等級4 | ![]() ![]() |
排序方法:
日期 笑臉
![]() ![]() ![]() ![]()
2015-09-05
![]() ![]() 後來更集結了餐廳及休閒, 從本業衍生出不同的變化, 讓一家大小來此也能多一份樂趣。 ![]() ![]() 同時也可看見些天鵝和鴨子在池邊戲水。 ![]() 簡易的幾張塑膠桌椅, 沒有特別修飾,但地方還算整潔乾淨。 店內看板上特別註明, ![]() 口感鮮脆,纖維細緻, 口味很家常,沒有特別印象深刻。 ![]() ![]() 就是用乾的胡瓜絲將酸菜、豬肉和紅蘿蔔綁在一起, 算是很傳統的滋味, 不過我覺得食材如果能在細緻一點, 口感會較好, (再加上我個人比較不喜歡紅蘿蔔,紅蘿蔔味又剛好非常重)。 湯頭就是很普通的蛤蜊加酸菜的口味。 ![]() 是用醃製過的豬肉放置炭火上烤, 火侯拿捏得恰到好處, 沒有過多的油脂, 肉質鮮嫩帶點脆脆的彈性, 這道表現的就滿合胃口的。 ![]() 有鹽燒和醬燒兩種, 這次想嚐點原味,所以選了鹽燒, 因為肉質較厚實,所以炭烤時間較久, 很多人都趁著這時候到魚池去釣魚試試手氣。 ![]() ![]() 一打開鮮味四溢, 外層包裹住厚厚的鹽, 連皮輕輕掀開, 白嫩嫩的魚肉赤裸裸的展現在眼前, 魚肚還放入薑蒜和九層塔, 一方面增加香氣還可去腥。 魚肉質紮實,沒有土味, 魚汁的精華滿滿所在肉中, 吃的出新鮮的魚就是不一樣。 ![]() 所以老闆手沒停下來的一直顧在爐火旁, 聚精會神的深怕錯過了魚肉最美味的時機。 ![]() 老闆說經過多次試驗, 調配和魚最契合的醬汁, 所以成為這裡的人氣料理。 ![]() 早就小有名氣的"漁樂", 經過各報章雜誌媒體報導後, 更是打響了名號, 假日常常一位難求。 整體感覺, 老闆應該比較擅長炭烤類的料理, 除了火侯的控制,也都將食材本身的特性發揮的很透徹, 建議如果來到這,還是以炭烤料理為主, 其他部分就真的沒有值得一提。 評分: 味道 3 環境 3 服務 3 衛生 3 CP值 3
2015-09-05
![]() ![]() ![]() 自從品嚐過一次A CUT之後,那美妙的滋味真讓人念念不忘。 其實身為非常講究吃,也非常愛吃的民族, 台灣真的有非常多的牛排館可以選擇, 但也因為產地、特性、部位、等級以及熟成方式, 每家餐館特色不同,務求給大家更多選擇及截然不同的感受。 雖然依照肉品等級,價位也跟著自動升級, 不過看著餐館每天都一位難求的狀態, 想必大家都覺得品嚐到能讓心情愉悅的美味牛排, 絕對值回票價。 ![]() 加入了杏仁、胡椒以及巴西利, 淡淡的橄欖油香,清爽不油膩, 沒有過重的香料氣息, 反而引導出麵包最單純的原味。 ![]() 越咀嚼越能散發出甜甜的麵粉香氣, 沾附上醬汁,更能提升麵包本身的質感。 ![]() ![]() (說是看似,就是因為雖然看起來大但吃起來意猶未盡啊~) 運用香草的香氣強調出干貝的鮮甜, 細緻的干貝纖維,鮮嫩又保有彈性, 搭配上松露蛋的獨特氣息還有羅勒油的畫龍點睛, 吃完真的有股衝動,想要舉手請老闆再來一份。 ![]() ![]() 但其實是藉由卡布奇諾柔滑奶泡讓咖啡更順口的原理, 將蘑菇湯的境界更上一層樓。 就像品嚐一杯飲料般, 吃不到蘑菇,卻擁有非常濃郁的蘑菇香氣, 滑順香濃,不虧為D&C的招牌人氣料理。 ![]() ![]() 特別是害怕肝臟特有的口感和氣味, 不過這道"嫩煎鴨肝"我推薦給不特別愛吃內臟的人也能大膽嘗試, 煎到微微焦香的外皮, 一刀切下有點爆裂的感覺, 內裡十分絲滑綿密, 為綜合肝臟口味較重,容易膩口的味覺, 特別點綴了甜菜根和微酸的紅酒泥醬汁, 搭起來非常爽口解膩。 ![]() 嫩嫩的纖維和清甜的蘆筍, 除了能夠均衡一下,也能調節油膩的味蕾。 ![]() 三分熟的牛排卻沒有血淋淋的場面, 這就是熟成牛排的特色以及靜置的結果。 ![]() 略帶油脂,軟嫩有嚼勁, 肉汁緊緊被封鎖住, 靜待放入口中的同時瞬間釋放開來, 牛肉的風味是種尚未開啟的藏寶箱, 透過金鑰開啟的剎那,豐富層次的美味傾瀉而出, 層出不窮的感官享受,等待每個人去挖掘。 ![]() 只保留的蒜香,屏除了嗆辣的氣質, 軟綿的口感,搭配上牛排又是另一番風味。 ![]() 所以甜點的選擇一向非常保守, 這道"焦糖核桃雪糕"就是極為中規中矩的一道, 甜味較明顯的咖啡雪糕, 特地搭配上苦味的咖啡凍來互相調和, 雖然表現不俗,但真的沒有驚豔的感覺。 ![]() 真的是今天讓我最最最驚訝的一道, 其實是因為我平常真的沒特別愛吃甜點, 再加上土包子以前曾被麥x勞的蘋果派嚇到過, 所以這道完全是硬著頭皮好奇心驅使點的。 端到面前,首先是被叉子叉到的酥脆外皮所驚艷, 不過,隨後散發出的肉桂香氣,有稍稍讓我退後一步, (心想,糟了,我忘了肉桂跟蘋果派是好朋友啊~~) 雖然不是不敢吃,但太濃的肉桂味真的讓人吃不消, 我戰戰兢兢的放入一塊在口中, 頓時我就發現我錯了, 肉桂味完全只是聞起來濃,吃起來只有微微的香氣, 反而襯托出蘋國酸甜的特質, 薄而酥脆的外皮包覆著帶點酸味的蘋果, 不時配上帶著香草籽的微甜冰淇淋, 滋味真的絕妙到讓人想轉圈。 ![]() 雖然價位比較沒有親和力, 但實際上吃過之後真的覺得物超所值, 每一道都讓我一再回味。 如果有機會想好好犒賞自己一下, 相信D&C Bistro會是不錯的選擇 。 評分: 味道 4 環境 3 服務 4 衛生 3 CP值 3
2015-09-05
![]() ![]() ![]() 除了店內擠滿了人, 門口也一樣人多到只能排在路邊, 再加上來到北埔老街, 號稱"其他間都是給觀光客吃的,這間連在地人都大推"的keyword, (簡直就跟限量、僅此一件、不買後悔的洗腦模式一樣) 剛好經過,看到大名鼎鼎的劉家招牌, 就順勢進去聞香一下。 ![]() 仔細看看招牌上的粄條和客家湯圓, 一概都是這家店"沒有賣"的喔~ 總之一切以菜單上為準,有甚麼就點甚麼, 一種問了也是白問的感覺。 而且店家除了固定休星期五,其他都是隨心所欲, 突然想休就休,突然不想上班就是不開門, 為了避免老闆偶一為之的俠客精神而撲了個空, 所以心血來潮想吃,就先撥個電話詢問吧。 ![]() 裝了種類繁多的滷味, 似乎成了這家店的招牌料理, 一切自助的方式,想吃甚麼夾到盤子裡, 交給老闆打理,之後就到座位上等著吃就對了。 ![]() 反正看到選擇這麼多, 就會像是被拍到後腦勺般, 看到甚麼都放進盤子裡,忘了自己其實食量沒這麼大, 最後就變成整到自己的局面..... 劉家小館的滷味不虧是招牌, 每樣食材都滷的非常透,醬汁非常入味, 豬腳的膠質很Q彈,大腸也很軟爛。 (不過切記真的要適量,因為一大盤味道一模一樣的東西, 吃到最後真的會非常非常膩.....) ![]() ![]() 應該算是其實也不難吃, 只是普通到我一點也想不起他的味道。 梅干菜和滷肉在我理解範圍中應該是香氣十分濃郁, 熱騰騰的白飯上淋上油亮的滷肉醬汁, 應該是瞬間香氣四溢,忍不住會連扒好幾口飯, 不過在這裡就真的沒這種感覺。 ![]() 豬肉的香氣很一般, 青菜給的不少, 整碗就很普通。 ![]() 接著,是看似很平凡味道也真的不特別的燙青菜, 他最特別的地方就是, 他有著比一般麵攤30元多一點點的菜量, 但卻擁有雙倍的價錢。 我只能說, 來到劉家小館, 真的不要把它當作一般的小店或是滷肉飯的攤子, 他已經清楚的標名,他可是一家"餐館", 當然,僅只於他的價格而言..... (不要像我自以為來到小吃攤,聽到價格的時候真的倒抽一口氣.....) 評分: 味道 4 環境 3 服務 3 衛生 3 CP值 3
2015-09-05 ![]()
![]() ![]() 留傳到現在仍然是很受歡迎的小吃, 市集不難發現他的蹤影。 我印象中聽過中南部的朋友提起, 他們都是特別在清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會準備潤餅祭祀及食用, 不過我從小到大都是在尾牙或者元宵節前後會看到潤餅的蹤影。 而北部的潤餅走的是廈門風格,因添加醬料及選材上,吃起來較為濕黏, 而中南部很多是偏向泉州式路線,高麗菜要保持青脆,花生粉還會添加白糖。 其實潤餅也很符合傳統的理念, 將過年或祭祀時多餘的菜餚,集結在一起,大家一起包一起享用, 既代表著凝聚的力量,也品味出惜福不浪費的寓意, 更象徵著年年有餘的好兆頭。 ![]() 話說從頭又要拿祖先出來講.... (就是愛提當年勇,而且還是祖先的....) 就是從阿公的爸爸,爸爸的阿公,我的阿祖, 那三代以前的事....(生日都是從民國元年起跳的這樣) 當時,大稻埕還是通商碼頭興盛的時期, 延平北路一帶繁華的好風光, 老一輩的台北人憶起當時光景, 都好像突然掉進了時光隧道, 記憶猶存的娓娓道來.... 總之,我阿祖就是那時很有名的總鋪師, 開了一間餐廳專門辦桌,平時也賣些家常料理, 特別著名的潤餅更是家喻戶曉 (沒錯,不誇張,就是跟老一輩的台北人說起他的名字大家都能津津樂道 ,並且紅到日本人搭飛機回國前專程來買的那種程度) 現在雖然餐廳早就沒有營業很久了, 但手藝還是一輩一輩傳下來, 家裡的長輩幾乎多多少少都能露個一手, 連我爸媽都是非常愛研究料理, 並隨手都能煮出一桌好菜。 (當時的潤餅皮都是跟永樂市場固定的攤位配合, 厚薄適中,一吃就可以嚐出不同。 內餡非常單純,花生粉鋪底,加上扁魚酥和蛋酥, 放上豆芽菜,最後擺上用咖哩炒香且充分吸飽湯汁的高麗菜, 餡料完成後再依個人口味加入辣醬, 整體非常多汁飽滿,香氣撲鼻) 說了這麼多, 最主要就是,因為吃過好吃的, 所以外面時不時就踩到地雷, 潤餅看似簡單也絕對不是隨便拿張餅皮包點菜就能了事。 ![]() 並且餅皮是全麥手工製成。 ![]() 先灑上花生粉, 之後上面鋪上基本的配料, 切碎的豆干、紅燒肉、高麗菜、豆芽菜、香菜、蛋酥和菜脯, 然後再將客人選的醬料或口味依序添加, 最後當然是妥善的將餅皮完整的捲起。 ![]() 嚐起來十分有嚼勁, 餅皮的麥味就連和著多種配料一起吃, 仍然能吃到餅皮的氣味。 偏厚的餅皮優點就是較紮實, 也不會因為配料的湯之而浸濕了外皮,不易食用。 但不喜歡較厚餅皮的人可能就會吃不慣這種口感, 需要多費點力多咀嚼一番,粉皮味也較重。 (迪化街永樂市場就有一間現場製做潤餅皮的店, 皮很Q彈卻厚度適中,保有麵皮香氣,品質好到逢年過節都大排長龍) ![]() 餡料的部分, 因為選了辣味, 總之就是原味加上辣椒粉, 嚐起來算是比較清爽的口味, 有點覺得好像被麵皮搶了鋒頭, 整體非常一般,沒有表現出內裡餡料的特色和香氣, 吃起來就是十分無感,默默收起來的那種感覺。 (沒錯,就是因為太無聊了,所以前言比介紹還長) 不過,還是滿對有些人的口味, 畢竟我買的時候還小排了一下隊。 評分: 味道 4 環境 3 服務 4 衛生 3 CP值 3
2015-09-05 ![]()
![]() ![]() 第一次因為太多人闖關失敗後, 不死心,決定事先打電話就萬無一失, (看見美食就這麼有毅力~握拳) ![]() 慶幸這次先訂了位, 不然恐怕又要撲空了。 ![]() 有些特別的菜色會寫在黑板牆上, 想來點與眾不同的, 不妨參考今日特選菜色。 另外, 我覺得這裡的店員都滿專業的, 對於菜色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點菜時也可以適時做些講解及建議, 遇到囉嗦客人(就是我)多問個兩句,也完全不會被考倒。 ![]() 整本像是有趣的短文故事, 環繞著歐洲各地奇聞趣事, 讓人覺得特別新鮮有趣, 光看菜單就想讓人一再翻閱。 ![]() 最主要是使用還未長大成形的嫩嫩青花椰菜清炒, 最後淋上一點橄欖油製成, 看似簡單清爽, 但實際上算是口味比較中的一道菜, 青花筍是比較軟爛的口感,沒有綠花椰菜的青脆, 纖維是嫩的,但徹頭徹尾軟軟的口感, 再加上有點偏鹹, 所以除了斟酌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 也適當淺嚐就好。 ![]() 店員有提醒我們這道菜較鹹,怕我們不能接受, 不過實際品嚐過後,覺得鹹度中等。(似乎青花筍口味還比較重) 小小的鰹魚丸口感紮實, 完完全全就是切碎的魚肉集結成的丸子, 還可以吃到魚肉纖維,(並非魚漿製成) 讓我滿意外的是裡面竟然加入葡萄乾, 雖然吃起來並不突兀,還有點中和魚的的腥味和增添不同口感, 但整提來說我沒有很愛。 ![]() ![]() 喝起來番茄味非常淡, 但海鮮都還滿新鮮的, 算是表現普通。 ![]() 而我們台灣又幫他翻譯了個美妙的名字, 其實原文應該是形容在從事特種行業的女子。 不過又為甚麼會以此命名? 簡單來說是有兩種說法, 其中一種,是敘述當時特種營業的女子在工作空檔, 到餐館去吃些快速又簡便的料裡填飽肚子。 而另一種,則是有天深夜, 開餐館老闆的朋友飢腸轆轆的來到餐館, 要求老闆給他們點吃的, 當時餓得頭昏腦脹的朋友等不及的放聲大叫, (粗俗的用字當中就和形容特種行業女子相似) 在餐廳沒有多餘可利用食材的情況下, 老闆便把番茄、橄欖和酸豆做成醬汁, 搭配義大利麵就上了桌, 沒想到卻令眾人讚不絕口, 所以老闆便把此到菜加入菜單,成了眾所皆知的料裡。 ![]() 切了細碎的橄欖調製成醬汁, 香氣很充足,(不過有點像是吃到沙茶味道的錯覺) 醬汁也充分依附著麵條, 整體表現中規中矩。 (還是大肚皮的"台式煙花女海鮮麵"大勝) ![]() 強調的是海鮮的原味及鮮味, 所以沒有添加過多的調味料, 而使用較粗的麵條則是希望更能吸附醬汁的精華。 這道海鮮用料下手不手軟, 除了蝦子、海瓜子、赤嘴蛤, 還有切成細條的花汁一起拌炒, 海鮮鮮味很足,不過很意外的, 最濃郁的竟然不是平時我們認為最濃最容易搶味的貝類(海瓜子、赤嘴蛤) 而是整盤滿滿的花枝味, 味道真的就像吃乾的小卷米粉, (想吃小卷米粉來這裡-->邱家v.s水某) 海鮮算新鮮,不過其他食材因為味道沒有特別展現, 沒有甚麼驚喜。 solo pasta的麵條主張走正宗義式風格, 吃起來偏硬,可以嚐到麵芯, 不過這道因為沒有多餘調味料, 所以感覺還是吃的到麵粉味。 整體打的是安全牌,但也極為普通。 細細品嚐過之後, 感想應該算是沒有太差,但也沒有想再試一次的動力, 畢竟,好吃的餐廳太多, 留點機會去挖掘更多新鮮的事物吧。 評分: 味道 3 環境 3 服務 3 衛生 3 CP值 3
|